2016年12月28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超越伦理学的儒家伦理

导读:精神人文主义的“社群”这一维度,并非只是涉及儒家的伦理和政治思想。儒家的入世精神,并非一方面忽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内在性,另一方面缺乏批判现实的超越性。事实上,孔子仁学的核心是探索如何做人的道理,而这里的人,必然是具体时空和社会关系中的人,因此,儒家对人伦关系的重视,就不局限于伦理学,而是比认识论、伦理学、神学更根本的哲学课题。道、学、政一而三,三而一,体现了“道不远人”、“人能弘道”的精神人文主义特性。

本文发表于1981年《中国哲学》第五辑,以下内容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杜维明著作系列:灵根再植——八十年代儒学反思》(2016年第一版)整理。二级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儒家思想的原初形式是环绕着孔子的仁学而开展的。这套思想有成熟的道德理性、浓厚的人文关切和强烈的入世精神,既不同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又大异于希伯来的宗教信仰。如果借用今天欧美学坛的名词,我们可以说仁学是一种“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而其所标示的是“道德的理想主义”(moral idealism)。

康德曾为哲学界提供了三大研究的课题,即何以知的认识论、如何行的伦理学以及能希望什么的神学。根据这个线索,仁学应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不过,孔子虽然极重视人与人间的伦常关系,因而有以孔学为礼教的提法,但其仁学的核心是探索如何做人的道理。站在仁学的立场,探索如何做人的道理,是比认识论、伦理学和神学更根本的哲学课题。“五四”以来,因受西化思想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孔子学说跳不出日常生活礼俗的限制,离纯理论思辨的层次甚远,代表人类心智启蒙期的最初阶段。这个看法颇有问题——显示对孔子仁学的逻辑性和方向性缺乏全面的认识。

希伯来的神学表现在对上帝的虔敬之情;古希腊的哲学表现在对自然秩序的惊异之感;孔子的仁学则表现在对人文世界的忧患意识。虔敬的情怀可以引发和凡俗世界决然分离的理想天国;惊异的敏感可以幵拓解释客观事物的观念领域;忧患意识则必须扣紧具体存在的环境作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希伯来的先知可能不顾血缘纽带的约朿独契神旨;古希腊的智者可以摆脱人际关系的纠缠而孤往哲理;以仁为己任的弘毅之士,则必须在人文世界中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抱负。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VfJ4Lde5jxJK2HsvR7wthA

Posted in Book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28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超越伦理学的儒家伦理

2016年12月24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凡俗世界的神圣性

导读:上次的推送,我们探讨了儒家精神人文主义对“心”的潜能的发掘及其推扩,也论及了在启蒙反思的背景下,不同文明与宗教间的对话中,心学独特而普世的价值。在我们接下来的灵、神两个层次的讨论中,将对儒家传统如何体现出宗教性、超越性,如何在凡俗世界建立意义,儒家的“内在超越”相较于其他宗教传统有何特殊性,为何在今天尤为应当受到重视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节选自1995年的一次访谈,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杜维明访谈集(20 世纪卷)》(2016年第一版)整理,原文题为《儒学的超越性及其宗教向度》,一级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1 对超越问题本身的检讨

周勤:在我们刚才谈到的当前的讨论中,有一个有趣的同构现象。超越问题、信仰问题的提出,应该说是对五四以来工具理性、科学主义模式的一种补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也可能会注入新的因素。但在超越和内在、神圣和世俗这类二分架构中,人们看到的是科学主义模式之外的另一个西方模式——绝对外在的上帝的模式。中国没有上帝,这就是中国文化的 阙失,甚至走向归约论,即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种种弊端,都因为没有一个超越而外在的上帝。当我们都在谈论超越,谈论中国文化的世俗主义倾向时,是否应该对这个问题意识本身的由来作一下检讨呢?

杜维明:这非常有趣。从中我们可以归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阙失:五四时认为缺“科学民主”,现在又认为缺“宗教传统”。这都是从西方文化出发的问题意识:前者从启蒙思潮,后者从一元宗教。一元宗教的特色就是超越而外在、和世俗不可沟通的全在、 全识、全能的神。这个模式,严格地说,还是西方问题意识的一个突出表现。

我们从西方关于“轴心文明”的讨论可以看到这一点。1949 年,根据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的“轴心时代”(Axial Age)的理论,西方学术界认为,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前6世纪左右,世界几大文明几乎同时出现“超越的突破”。当时 把“超越的突破”理解成一元上帝的出现。这是以犹太文明的特定模式作为典范,而用这一典范来了解中国的天、道、上帝,印度的梵天,甚至佛教的“涅槃”,结果都出了偏差。其错误在于,把“超越的突破”定义为要肯定一个超越而外在的实体,以作为对现实意义世界的最后评判标准。经过几十年,到1982年,犹太思想家艾恺纳 (Yehuda Elkana)对“超越的突破”进行修正,提出以“第二序反思”(second order thinking)的出现作为轴心文明的特色。反思的对象可以是超越外在的上帝,也可以是人的本身;可以是人的精 神发展,也可以是自然。中国的“第二序反思”是儒家所代表的对人本身的反思。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h5KCxQxToX5MHZ6hbwTESA

Posted in Book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24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凡俗世界的神圣性

2016年12月22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从“坎陷”道“扩大”

导读:恻隐之心、良知及其推扩,对天的内向化理解,对人的非归约化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建基于儒学对心的性质和潜能的理解。心的良知绝不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意识,而是本身具有一套宇宙论和本体论,并且自有向外推扩的要求和肌理。同时,儒家对人的这些探索是非教条的、多元的、包容的,这也就使得在21世纪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对话的背景下,儒家的价值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得认同,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 恻隐之心与儒学复兴

1 恻隐与推扩

恻隐,也叫做“同情”。现在有些科学家在研究同情心在儿童中的产生,以前很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两岁的时候开始有同情心,最近有一些英国心理学家认为几个月小孩就开始有了。当然,从同情到具体的行为之间,有很多复杂的问题要加以解决。于是“推”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人的本性中有内在的情,人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显现,但是不可以自觉地加以体现,能“三月不违 仁”,这就需要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

人的本性,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要通过学习的。人的特色在于何?就是人的情和义,这没有什么可争议。当然,所有动物也都有情,但人的情有最特别之处,如果从孟学来说的话,就是“仁爰”。“仁”就是建构在恻隐之上,经由推扩,最终达到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之所以成为人,最珍贵的,就在于他们有大体。孟子说道“良贵”,其贵也是贵在这里。

“恻隐之心”能不能面对现在复杂的社会?现在道德哲学的研究深化了,研究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道德理念,是怎么从演化论发展出来,开始是生物,到动物再到人,这个进化的过程,现在是不是已经基本上变了,至少在道德哲学上来考虑的很少。如果不是,那么人的出现,如果使你出现的那些条件之中有一个质的变化,会怎样。以前都不太关注人的动物性方面,比如孟子所说“人之去禽兽也几希”,而现在学术界对人的生物性方面的理解是越来越强,比如哈佛有一个研究计划,研究心和脑的问题,从科学主义来讲脑的问题,解决心的问题。脑的领域的扩大,意味着心的领域在缩小。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1NS61d3brik4F2T2vdahew

Posted in Book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22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从“坎陷”道“扩大”

[:en]The 1st Sinyi Lecture was held on Dec. 8, 2016[:zh]2016年12月8日,“信义讲座:走出世界经济的困局——儒家伦理的现代经济使命”在北京大学举行[:]

[:en]

Hosted by the Sinyi Center for Culture Studies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IAHS) and by the World Ethics Institute Beijing (WEIB) at Peking University, the 1st Sinyi Lecture took place on December 8, 2016. Sinyi Lectur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advanced exchanges and dialogues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modern destiny, 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in the business context. It invites distinguished scholars and business leaders to discuss topics relevant to business practices, with the hope to span a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o close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uncover, enrich, and apply traditional Confucian resources in spirituality, morality, ethics,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to business. The lecture aims at advocating and broadening the value of ren (human-heartedness or humanity), and promot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business ethic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piritual humanism.

Prof. Sun Chen, former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a renowned scholar of economics, was invited to be the speaker of the first Sinyi Lecture. After his speech, Director of IAHS at Peking University Prof. Tu Weiming and Board Chairman of Sinyi Realty Mr. Chou Chünchi joined Prof. Sun for a dialogue on Business Ethics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Executive Vice-director of IAHS Prof. Ni Peimin presided over the lecture, and Vice President of PKU Prof. Wu Zhipan attended the lecture and delivered welcome remarks on the arrival of Prof. Sun Chen and Mr. Chou Chünchi with his delegation from Taiwan. Eminent scholar Prof. Liu Mengxi was also present at the event as an invited guest.

The first part of the event was Prof. Sun Chen’s keynote speech on the topic of Modern Economic Commission of Confucian Ethics. He mentioned in the lecture that Confucianism was formed 2,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time when economy was in stagnation and people’s welfare came from the society’s being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However, modern western thoughts generated in an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bout 200 years ago believed that, in addition to social harmony and peace, people’s welfares must come from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e of both people’s income and wealth. There is, however, no conflict between the core ideas of these two sets of thoughts.

Prof. Sun explained that Adam Smith once said, being concerned about one’s self-interest will lead to the virtue of prudence, and caring for other’s benefits will generate the virtue of justice and benevolence. In terms of ethical principles which modern enterprises should adhere to, Prof. Sun suggested that business ethics should contain four principles: First, ren (humanity), which means loving people. Enterprises need to go beyond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tak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ace into consideration. Second, yi (justice or appropriateness), which aims at providing fare treatment of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relevant parties, such as stockholders, managers, and customers. Third, cheng (sincerity), which means that enterprises must neither deceive themselves nor deceive others, and never do anything against their own conscience. Fourth, xin (trustworthiness), i.e. enterprises should maintain good reputation and being trustworth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event was a dialogue on Business Ethics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participated by Prof. Sun, Prof. Tu and Mr. Chou. Prof. Tu pointed out that since 2013, the communities of Cultural China which includes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Taiwan, Singapore, Macao and even the entire East Asia have reached a consensus that the increase of GDP could not be the only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world. Besides the economic progress, we need to put more emphasis on considerations about politics, social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 Tu emphasized tha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 human being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 – the dimensions of one’s relationship to oneself, of human relationship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way of heaven. There is a choice in dealing with values such as freedom, rationality, rights, rule of law, and various dignities. That means between yi (justice) and li (profit), yi must take priority. Without justice, the pursuit of profit will become indulgence. In emphasizing rights, we must emphasize responsibility; when talking about rule of law, we must emphasize ritual propriety; when talking about human dignity, we must emphasize social harmony; when talking about freedom, we must emphasiz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e indicated that broadening these values from within, especially in the realm of businesses, may creat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turn of human civilizations.

Mr. Chou Chünchi, board chairman of Taiwan Sinyi Realty, also shared his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business ethics. Chou said that in making management decisions, most enterprises would consider how to increase profits for the company and how to promote maximum benefits for their stockholders. However, about five or six years ago, Sinyi Realty pioneered in the business circle in setting up a position called “ethics manager,”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education programs in the business and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justice. Since then,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highest decision-making body of the enterprise became the Ethical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the business.

“We set for ourselves five major partie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to: our customers, colleagues, stockholders, the public,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hou said. “Every significant proposal must be examined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se five major parties. Besides the Ethics Manager, staff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must also review the proposals. A proposal may help the company to earn money and add values for our customers, yet if it may be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or may cause a disturbance to the community, we would examine it and, if it turns out that the proposal is not in accord with the ethical standard, we will withdraw it and propose a new one.”

Chou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pillar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the first is being people–oriented; the second is to put yi (justice or appropriateness) before li (profit); and the third is vertical thinking, meaning to understand the demand and plan of the government. Chou pointed out that running business in this way will not reduce the profit of an enterprise. In f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 company, its capital has increased 20,000 times.

After the dialogue Prof. Sun, Prof. Tu and Mr. Chou opened the floor and responded to the questions from the audience. Then Prof. Tu presented gifts to Prof. Sun and Mr. Chou on behalf of IAHS, which are two piec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ritten by Prof. Ni Peimin (Executive Vice-director of IAHS). The event ended with warm applause from the audience.[:zh]

(会场)

(主题对话)

(杜先生为孙教授、周先生赠送倪教授亲笔书法作品)

2016年12月8日晚7时,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信义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举办的首场“信义讲座”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信义讲座”是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信义文化中心主办的一个大型讲座。讲座旨在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对话平台,围绕商业社会背景下儒学传统的现代命运、使命及其转化这一主题,广泛邀请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就商业实践中出现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跨越学科界限,融通理论和实务区隔,发掘、充实和运用儒学传统在精神、道德、伦理及制度等层面的资源,凸显并扩展“仁”的价值,推进精神性人文主义视域下新商业伦理的探索和建设。

信义讲座的首讲,邀请到了前台湾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孙震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台湾信义集团的董事长周俊吉先生参与了之后的主题对话环节,共同围绕“企业伦理与儒家传统”一主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讲座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出席并致辞欢迎孙震及周俊吉先生一行,著名学者刘梦溪教授也应邀出席了活动。

讲座的第一个环节是孙震先生的主题演讲,题目为“走出世界经济的困局——儒家伦理的现代经济使命”。孙震在讲座中提到,儒家思想是产生在我国经济停滞的2000多年前,在这一时期人民的福祉来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而200多年前处于经济成长时代产生的现代西方思想则认为,人民的福祉除了社会的和谐安定还要有经济的成长即人民所得跟财富的增加。但两种思想的基本核心理想并不冲突。

孙震解释,亚当·斯密曾提出,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产生审慎的美德,关心他人的利益所产生公平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审慎是追求自己的物质福利和社会地位与名声,公平则是不让别人的利益减少,仁慈是让别人的利益增加。

在提到现代企业经营应当遵循的伦理关系时,孙震表示,企业伦理应该涵盖四项原则,其一为仁即爱人,企业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谋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贡献;其二是义即公平,旨在让股东、经理人、顾客等任何利益方都得到应有地对待;其三是诚,要不自欺也不欺人,企业不能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其四则是信,即做有信誉值得信赖的企业。

讲座的第二个环节,是孙震、杜维明及周俊吉三位先生围绕“企业伦理与儒家传统”进行的主题对话。杜维明教授指出,自2013年文化中国包括中国大陆港台新加坡澳门乃至东亚华人社会形成一个共识,即GDP的发展不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往前发展或者和世界互动的唯一标准。除了经济发展以外,更要注重政治的比较,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生态环保。

因此,杜维明认为,一个人的全面的发展,要包括人的自我、人互相之间、自然地球,甚至包括在天人的关系。在自由、理性、权力、法制和各种尊严,中间有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义和利,要以义为先。假如没有正义观念的制衡,就会变成放任。即在强调权力的同时强调责任,强调法治同时带入礼的观念,强调个人尊严的同时强调社会和谐,强调自由时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他指出,如果这种内心价值的开阔,特别是在企业界,也许会是人类文明转向的一个契机。

台湾信义集团的董事长周俊吉也分享了其在探寻企业伦理过程中的实际体会,他表示,绝大部分企业做决策时想的都是怎么样去增加公司的利润,怎么去做对这个股东最大效益能够提升。但五、六年之前台湾信义企业集团首先在企业设置伦理长的职务,旨在推动企业的教育,推进公平理念。职务增设后,公司内部最重要也是最高的决策会议,变为全面伦理管理委员会。

“我们自己设定五个主要关系人,有顾客、有同事、有股东、有社会大众还有自然环境” 周俊吉说,“每一个重大提案都从五个主要关系中去检视,除了伦理长,其他单位的也都要来看,你提出来这个案子里面,你可能会帮公司赚钱,也可能帮客户增加价值。可是你这个作为是不是有一些会伤害到环境。有可能是造成社区的不安。我们就会这样去检视,不行的就退回,重新再提案。”

周俊吉认为,企业经营有三个重要的支柱,第一为以人为本、第二是先义后利、第三是纵向思考。他强调,所谓的先义后利就是先把一些正当的该做的事情做到了。企业本来就是要善待客人,为客人提供需要的东西你要提供。善待员工,提供给员工高一些的薪水和奖金。在内部推动,从员工的培养、企业制度到决策会议的实施遵循这样的原则,最终得到外部地鼓励。同时,周俊吉指出这样做并不会减损公司效益,仅其母公司的资本,从建立至今已经有两万多倍的增长。

他解释所谓的纵向思考指的是了解政府的需求和规划,这也是企业家必要的德行之一。而企业经营者有了以人为本、先义后利、纵向思想的观念并能实施,企业的经营的成功,应该是指日可待。

讲座最后的开放环节,三位嘉宾分别就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杜维明院长代表高研院分别向两位嘉宾赠送了由倪培民教授书写的书法作品,整场讲座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宣告结束。

 [:]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Lectures & Speeches | Comments Off on [:en]The 1st Sinyi Lecture was held on Dec. 8, 2016[:zh]2016年12月8日,“信义讲座:走出世界经济的困局——儒家伦理的现代经济使命”在北京大学举行[:]

[:en]Nov. 26th to Nov. 28th, 2016, The Workshop “Confucianism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was held at Peking University[:zh]2016年11月26-28日,“儒家思想在启蒙时代的译介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en]

(会场中)

(孟华教授作会议主旨说明)

(杜维明教授致辞)

(会议合影)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IAHS) at Peking University and its affiliated World Ethics Institute Beijing (WEIB) have held a high profil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topic of “Confucianism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from Nov.26th to Nov.28th, 2016, at Peking University. Twenty-e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cluding Germany, Franc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Japan, and different institutions in China, gathered together and had deep discussions about how classics of Confucianism were translated into European languages and how they were introduced, interpreted, and received by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thinkers.

The conference began with an opening address by Professor Tu Weiming, the Director of the IAHS. He called for in-depth dialogues in a broad context of humanistic perspective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self, community, nature, and the Way of heaven. Professor Meng Hua of the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Cultures at Peking University gave a key speech which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was designed to be inter-disciplinary, inter-cultural, and cross generations.

Throughout the two and half days workshop, participants presented rich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insightful analysis. Among these, renowned Leibniz expert Professor Li Wenchao of the University of Hannover (Germany) presented four major models of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us and his thoughts among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thinkers, Leibniz, Thomasius, Walff, and Bilfinger. Professor Isabelle Landry-DERON from France examined the changing images of Confucius in the biographies and paintings of the Chinese master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Europe. Professor Ronnie P. Hsia from the U.S. spoke about how Matteo Ricci’s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was challenged by Michele Ruggieri. Professor Luo Ying from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ook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Zhongyong as an example to show a glimpse of how Jesuit missionaries interpreted Confucian classics. Professor Thierry Meynard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gave a detailed report on how Jesuit missionary François Noël functioned a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17-18 century reception of Confucianism in Europe, who gave Song-Ming neo-Confucians a positive account. Professor Meng Hua discussed the detailed notes on the margins of a copy of the book of Mencius taken by French writer Voltaire, who claimed himself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Professor Li Shengwen from Canada, Han Qi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uo Weidong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 Ling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Gao Yi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Japanese scholar Igawa Yoshitsugu all gave informative and thought inspiring talks at the workshop.

The last key speech by Professor Zhang Xiping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alled for reflections on all the historical facts presented by the other participants of the workshop and for overcoming the nihilistic post-modern attitude toward the history. His speech was a perfect transition to the roundtable discussion chaired by Professor Tu Weiming during the final morning session. The roundtable discussants were Professor Roger T. Ames, Chen Pingyuan, Liu Shuseng, Ni Peimin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Professor Yang Huilin of Renmin University. The conversation led to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ism in the progression of world civilizations and suggested topic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Professor Meng Hua gave the closing speech and declared that the workshop was a big success

[:zh]

(会场中)

(孟华教授作会议主旨说明)

(杜维明教授致辞)

(会议合影)

2016年11月26日至28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世界伦理中心主办的以“儒家思想在启蒙时代的译介与接受”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路108会议厅隆重召开。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国内各一流高校的28位知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对启蒙时代儒家经典在西方的译介与接受、传播与诠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1月26日上午9点30分,会议拉开帷幕。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杜维明先生致开幕辞,提出在宽广的人文视域下进行交叉学科的深度对话,可以内在整合人的自我理解,以及自我与社群、自然、天道的共生式理解。高研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对工作坊进行了主旨说明,指出本次国际工作坊具有跨学科、跨文化、跨代际的特点。第一场报告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与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Roger T. Ames)共同主持。德国汉诺威大学教授、莱布尼茨研究所所长李文潮首先发言,李教授考察了启蒙运动早期四位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沃尔夫、托马修斯、毕尔封格对孔子人格及学说的接受与评价,对于当时西方理解中国的模式、偏见以及误解所遗留下来的影响提出了见微知著的观察。随后,来自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她讲述了通过传记、画像等材料对十七世纪孔子形象在欧洲的传布与变化作出的考察。学者们就两位教授的报告进行了交流,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汇过程中面临的范畴转换和翻译等问题作出深入探讨。

下午14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德国汉诺威大学李文潮教授分别主持了第二场和第三场发言。来自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历史系夏伯嘉(Ronnie P. Hsia)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罗莹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柯修文(Daniel Canaris)博士进行主题报告。夏伯嘉教授通过说明龙华民如何利用宋明理学资源对利玛窦所作的儒学解释进行挑战与批判,呈现出在耶稣会士影响下的近代西方对儒学的理解分歧。罗莹教授以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庸》的译介为中心,对十七、十八世纪儒学典籍的西译情况作出探究。梅谦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耶稣会士卫方济(François Noël)的《中国哲学》(Philosophica sinica, 1711)是东学西渐的重要转折点。卫方济不接受利玛窦所作的古今儒家的区分,而是同龙华民一样强调儒家的连续性,他在这本书里重新评估宋明儒学,并试图在许多方面结合宋明理学与基督宗教,他对宋明理学的认识与莱布尼茨有许多相通之处。此外,因故未能到会的叶格正(Henrik Jäger)教授也提交论文,讨论了卫方济在“四书”拉丁语全译工作中对儒家经典的独到诠释,指出他利用亚里士多德学说(尤其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跨文化的“元文本”,搭建起解释和翻译“四书”的诠释学框架。在之后的开放讨论中,与会学者探讨了传教士所理解的儒家“天”概念背后承载的宗教性因素,杜维明先生指出,在中国思想内部,如何理解“天”是一个重要问题,东学西渐研究与儒家传统的精神性考察有着内在的密切关联。

11月27日上午,进行了第四场和第五场主题报告,分别由浙江大学罗卫东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主持。第四场报告中,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魁北克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晟文讨论了法国耶稣会士李明在《中国近事报道》(Nouveaux mémoires sur l’état présent de la Chine)一书中对耶稣会士传教政策的辩护,以及李明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评价与诠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韩琦教授根据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和欧洲学者的书信、论著和档案,分析欧洲学者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及其对中国古史真实性的讨论。在第五场报告中,浙江大学副校长、人文学院教授罗卫东从古典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转圜着眼,以中国传统经典和苏格兰启蒙思想为资源,对启蒙理性影响下的经济人预设提出反思,认为未来经济学的创新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可靠的人性理论,在情感和理性之间架起桥梁。之后,北京邮电大学的韩凌老师将视线投注于作为启蒙发端的英国哲学家洛克,以洛克的“中国笔记”手稿和《人类理解论》为核心文本,梳理了他对中国宗教观、包括儒教的认识。

 27日下午,进行了本次工作坊的最后两场报告。第六场报告由夏伯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毅教授探讨了法国重农学派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围绕魁奈《中华帝国专制制度》一书,指出重农学派推崇中国文化中的平等因素。魁奈与伏尔泰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开明专制的国度,这种认识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内在影响。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对伏尔泰阅读儒家典籍、尤其是阅读《孟子》时所做的《页边笔记》进行了寻章摘句式的深入研究,认为伏尔泰所理解、崇尚并宣传的儒学,应该涵盖了孟子的主要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开明君主制”(或曰“哲学家国王”)理想中,也体现在他争取言论自由的行动和檄文中。

 第七场报告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陈平原主持,日本筑波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研究科的井川義次(IGAWA Yoshitsugu)教授探讨了儒家思想对欧洲理性与启蒙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日本关于儒学古典对西洋哲学影响的研究作出综述说明。他重点梳理了沃尔夫通过传教士的多种《四书》译本接触宋明时代的儒学世界观,进而为启蒙思想奠定基础,并指出沃尔夫的哲学后来被康德、百科全书派、黑格尔等人批判地吸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张西平教授带来终场报告,他针对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种种“后见之明”式的误区,提出应当厘清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在历史与思想上的联系。张教授认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启蒙时期的传播和影响接受研究,我们可以从根源上对启蒙做更为全面的反思,可以走出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对立的思考模式,克服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片面批判和固守在启蒙思想内部发展思想的两种倾向,从中国的历史和启蒙的历史做出新的解释,将历史重新激活,将中西思想重新融合。这个观点正是本次工作坊的初衷与“内在理路”。

11月28日上午9时,由杜维明教授主持了工作坊的圆桌讨论会,特邀对话嘉宾有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Roger T. Ames)、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陈平原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树森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慧林教授。这场小型的“文明对话”以儒家思想与启蒙时代的交汇碰撞为主线,透过启蒙思想家的视线观照中国传统,对多元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包容与融合提出了展望。通过学者们的探讨与对话,对于儒家思想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最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致闭幕辞,并宣布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撰稿:邱楚媛)

(照片转自北京大学新闻中心,摄影:赵慧;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媒体中心)

[:]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en]Nov. 26th to Nov. 28th, 2016, The Workshop “Confucianism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was held at Peking University[:zh]2016年11月26-28日,“儒家思想在启蒙时代的译介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en]2016年11月12-13日,儒商论域——现代儒商与企业家的文化认同杜维明先生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zh]

公元80年,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上》的结尾写下: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四民也,不可使杂处。1936年后,被班固称为“不可杂处”的一群学者和企业家/小企业主,在G20杭州峰会落幕69天后,于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园内,有新朋也有旧友,来自各国、各地的200余人冲着“儒商论域2016”的主题——现代儒商与企业家的文化认同而千里相聚。第一天的主题演讲和三场巅峰对话中,企业界和学界呈现了不同的困惑,却透着同样的焦虑,让话题在“乐观的紧张”中找到了共同的焦点,比起去年的第三次论域的“一起说,但各表一词”,今年显然有着“说起来”的趋势。
今年的儒商论域东道主是三家,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和长江商学院依然,增加的是刚有10年历史的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因此,参加的企业家中除了长江校友一类的精英企业家外,有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历史悠久而务实的浙商团队,而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的企业家也只能在发言的语言中被识别;在学者阵容里,则中西方汇聚,有英国的量子管理学创始人,有韩国在本科生中一直开设儒学教育的成均馆大学教授,有德国图宾根大学儒家文化研究者,更有台湾地区各高校学者。呈现当今中国的价值冲突与价值重塑的复杂面向,分享对于财富与意义、资本与伦理复杂关系的切身体知,探讨用良知理性参与社会价值重塑进程,是论域的宗旨。

学界和企业界面临共同的“焦虑”
  在此宗旨下,今年的主题更为聚焦和务实:何谓儒商?儒商历史的启示?今天提倡儒商的意义?第二次参加论域的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黄光国主持了“儒家文化在何种意义上可以塑造企业家精神,不利和有利支持,动态均衡点如何把握”的巅峰对话。他告诉记者,这样的对话是很艰难的,能开展就是进步。不仅企业家有期待找到良知理性的着力点的焦虑,学者也迫切希望落实提升到理论上,“但是,我们的学校都是讲西方理论,很少从儒家文化中找寻,而后者也面临如何用科学语言普及化的现代突破。”在台湾,他已经联合了几个高校青年教师近30人,将中西会通中共同的难题罗列出来作为研究话题。
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中儒家文化作用的邓俊梅女士,是新加坡新中企业家协会会长,今年首次来参加论域。正在致力于老年产业的她对论域中对话的务实感到意外,“把大脑清空来吸氧,又受启发又能交友。”她坦言,全球经济都在变化,市场在转移,这个过程中的阵痛都要有心里接受度,“这种焦虑是全球现象,学者的儒家文化的阐释正好给你某方面的解惑”,在新加坡读书后留新的她向记者感慨,东西方好比同一个大海,现在水位不同,但是,总有一天会持平,也就是“世界大同”,“与其被动地被灌平,不如主动地填平。”

“土豪”是一个时代的缺陷吗?
  让企业家觉得似乎不贴却又无法不承认深刻的学者的阐释时时闪见。东南大学的伦理学教授,亦是北大世界伦理学中心副主任樊和平尖锐地指出,与儒商相对的“土豪”一词的出现,不是一些企业人而是一代企业人的缺陷;不是一阵子而是一个时代的缺陷;不是文化而是文明的缺陷。这种称呼背后透露的“善意的批评、轻易的蔑视”表达了社会在呼吁财富要拥有伦理属性,因此,他提倡要进行伦理启蒙。近年来极力提倡“精神人文主义”的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先生,在主旨发言中从孔子的高足成功商人子贡和仁的典范颜回的比较中,提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是通德,具有普世价值”、“修齐治平非线性发展”等新观点,来呼应提倡儒商在当代的意义。而新加坡企业家、曾子的第76代裔孙曾繁如先生也阐释了“为富不仁”和“为仁不富”等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可破解性。

问题的准确提出是迈向解决的关键
  在互动环节,不时有满怀期待的浙商提问,有的认为学界该把话题改为“企业家如何成长为儒商”更能给到直接的解惑,有的呼吁学界要多关注中小企业转型中遇到困境时如何寻求儒家文化的滋养……比起学界的研究,一线的困惑如此具体和迫切。比起前几次恭请企业大牛的造势,营造“一起说”氛围的努力,这次“说起来”的趋势和动力更为强劲,或许是到了浙江,如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所说的“自南宋以来饱受永嘉学派、永康学派、浙东学派影响的尊崇商业”之地,然而,有些问题依然萦绕在与会者内心,韩国成均馆大学金镛准教授提到,该校本科生都要接受儒家教育,但毕业后为何几乎没人去创业?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周立提出,在日本,为何那些德行并不好的人自称是儒商?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宁州明提出,如何能建立系统性机制如模型等供企业家去实施儒商精神? 一天12小时的密集交流暂告段落,敬业的学者和企业家依然在点对点地交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德不孤必有邻。”

  或许共同的焦虑会让提出问题者更多涌现,而清晰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迈出的有效一步。斯为儒商论域第四年。

儒商论域报道节选自文汇讲堂公众号:”儒商论域2016(上)|杜维明、曾繁如(曾子76代裔孙)周立等共论当代儒商的困境和作为”;本文作者:文汇报记者李念。欲了解更多会议专题内容,敬请访问高北大高研院2016儒商论域会议专题

[:]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en]2016年11月12-13日,儒商论域——现代儒商与企业家的文化认同杜维明先生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en]On November 17, 2016 Prof. TU Weiming was Invited to Give the 5th Soongsil Presidential Lecture[:zh]2016年11月17日,杜维明教授受邀韩国崇实大学主讲本年度“崇实校长讲座”题为:“儒家智慧至于人类未来”[:]

[:en]

( Prof. TU Weiming spoke and Q & A session)

Prof. TU Weiming, the Director of 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IAHS) at Peking University, was invited by Soongsil University to give the 5th Soongsil Presidential Lecture on the evening of November 17, 2016 at Seoul, Korea. Prof. Tu delivered a paper entitled Confucian Wisdom for the Future of Humanity.

The lecture room at Soongsil University was packed with more than 1,300 students and faculties. Prof. Tu spoke for an hour and after which there was a Q & A session. During the lecture, Prof. Tu urged the need for learning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tand as a person, “We must be able to help and harmonize society through self-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in particular, he stated that “learning is defined by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ch can change us” and “dynamic and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oneself” is important. Prof. Tu also sai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is compassion, the ability of sympathy.” He concluded, “It is necessary for a subjective person to sympathize and resonate with the world.”

Soongsil Presidential Lecture is an annual lecture series for distinguished scholars. In previous years, the Lecture had invited Paul KRUGMAN, Michael SANDEL, Thomas FREY and other scholar to be the speakers.[:zh]

(杜维明教授与师生“问答互动”)

(杜维明教授与师生“问答互动”)

2016年11月17日,受韩国崇实大学(Soongsil University)邀请,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杜维明教授到访韩国。杜教授以《儒家智慧之于人类未来》为题,主讲本年度的“崇实校长讲座”。1300多名师生到场参加,并在讲座后与杜维明教授进行了 “问答互动”。

   杜维明教授谈到学做人的必要性,“我们应当通过自我体认与学习来帮助社会、协调社会。”尤其要注意“学习被定义为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可以改变我们”。同时,“动态与创造性的自我转化过程”也非常重要。“人之异于禽兽在有恻隐之心,即同情的能力。”最后,杜维明教授总结道“对生活世界怀有同情与共鸣是人作为主体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崇实校长讲座”是崇实大学为杰出学者举办的系列年度讲座,2016年为该讲座第5讲,此前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托马斯弗雷(Thomas FREY)等学者曾到场主讲。

 [:]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en]On November 17, 2016 Prof. TU Weiming was Invited to Give the 5th Soongsil Presidential Lecture[:zh]2016年11月17日,杜维明教授受邀韩国崇实大学主讲本年度“崇实校长讲座”题为:“儒家智慧至于人类未来”[:]

[:zh]2016年10月15-16日,杜维明先生受邀参加“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zh]

2016年10月15-16日杜维明教授受邀参加由中国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书院联合主办的“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并在会上作了题为“阳明心学中的体验之知”的主旨演讲,并参加了题为“多维视野下的阳明心学”的主题对话。

  在主题演讲中,杜维明先生提出,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一个观念,就是主观主义和主体性的区别。由于阳明的“致良知”突出个体的主体性,因此长期被误会为主观主义。这里要注意主观主义和主体性的分别,主观主义是自身狭隘的个人主义,主体性则是建立在阳明学中以“致良知”作为主体性。它具有穿透性,必须从开放和多元的两个角度来说,它是对自己开放,对天地万物开放,这是一种体验之知。穿透性就是对人的全面性的了解,而不是当做独立的绝缘的个人。这种体认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更深刻的转化能力的体验。这里所谓的“体验”,是感性,因为有情感的因素;也是知性,因为有了解、认识的因素;也是理性,不仅是一般的所谓的直觉;同时,也是悟性;一句话,是感性,是知性,是理性,也是悟性。个人在阳明思想中间是一个关系网络中心点,逐渐以个人扩展到其他人。它是涵盖性的,既有客观性,又有超越性,是一种全面地对人的理解。因此,它绝对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因为,它也有深刻的理性的基础,不是个人主观的想法。

  这次论坛由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与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北大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复旦上海儒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作学术支持,杜维明院长和浙江大学的董平教授担任组委会副主席。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院院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称,“本次论坛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格最高、规模较大、影响最大的关于阳明心学的学术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学者、企业界人士、媒体和各级政府领导达1115人,场外观看媒体现场直播的人数超过八万。在会议上,三智文化书院向杜维明院长颁发“传道奖”,以表彰杜先生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获得“传道奖”的还有杨辛先生、乐黛云先生、楼宇烈先生、李学勤先生、王守常先生。

[:]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zh]2016年10月15-16日,杜维明先生受邀参加“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zh]2016年10月28-29日,杜维明先生出席“第五届嵩山论坛——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的文明”并作主旨演讲[:]

[:zh]

(嵩山论坛2016合影)

2016年10月28日上午,中原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国际文化盛会——嵩山论坛在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悉,今年论坛的主题是“ 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的文明”。论坛共邀请国内外政要、世界多元文明的学术代表、企业界人士等120余名嘉宾出席会议,社会各界人士1000多人参加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我院院长杜维明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据悉,此次论坛下设文化论坛和经济论坛,开展致辞讲话、主旨演讲、学术研讨、圆桌对话、招商推介及项目签约等多种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由北京高等人文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中心,中国文物学会,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嵩山论坛秘书处联合主办的文化论坛,以“世界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华夏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为议题,将邀请我院院长杜维明教授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国际伊斯兰哲学学会主席古拉姆瑞扎•阿瓦尼教授,俄罗斯哲学学会第一副会长亚历山大·丘马科夫教授、美国天普大学对话研究院创始人雷奥纳多·斯维德勒教授等4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 开展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历年嵩山论坛回顾:

首届“嵩山论坛2011年年会”于2011年9月20日至23日举办。年会以“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为主题,用思想的火花助推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嵩山论坛2012年年会”于2012年9月23日至25日举办。年会以“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为主题,从“文明对话”、“文化中国”、“世界伦理”、“价值认同”、“儒学反思”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与探讨;

“嵩山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9月5日至13日举办。年会以“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为主题,设总论坛与“人文精神与生态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企业家精神”三个分论坛;

“嵩山论坛2014年会”于2014年8月22日至24日举办。年会以“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为主题,呼吁个人、社会、自然与“天道”的和谐,呼吁构建多元文明协和共处、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和谐世界;

“嵩山论坛2015年会”于2015年9月11日至13日举办。年会围绕“和而不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文明对话。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学术论坛、经济发展论坛、闭幕式五大部分。

欲了解更多关于2016年嵩山论坛会议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本院官网关于2016年嵩山论坛的专题报道。

 

编辑自映客网原文 “嵩山论坛2016年会开幕,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作主旨演讲”;

地址:http://news.hexun.com/2016-1028/186638145.html

记者:骆琼

 [:]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zh]2016年10月28-29日,杜维明先生出席“第五届嵩山论坛——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的文明”并作主旨演讲[:]

[:zh]2016年9月20日,杜维明先生捐赠文献藏品仪式在北大图书馆举行[:]

[:zh]

(北京大学吴志攀校长向杜维明先生颁发捐赠图书纪念证书)

2016年9月20日下午2点,杜维明先生捐赠文献藏品仪式在北大图书馆举行。捐赠仪式由图书馆馆长朱强主持,杜维明先生、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哲学系张学智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等出席了仪式。

杜维明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学者、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及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主任。杜维明先生在其夫人及亲属的支持下,决定将个人所藏全部文献资料及其他藏品等约1万5千余册(件)无偿捐赠给北大图书馆。藏书中英文约各半,大部分是为个人研究工作收集的学术著作,其中尤以哲学、宗教及文化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献为要,其他还有欧美思想史和韩国儒学资料,以杜维明为研究对象的、以中文及其他文种写成的学位论文、专论及专著,陈荣捷(Wing Tsit Chan)和华蔼仁(Irene Bloom)两位儒学名家赠送的私人藏书,以及其他知名学者赠送的书籍、字画和纪念品等。

杜维明先生希望捐赠的图书和藏品能嘉惠学人,有益于儒学的深入研究。他在发言中说,期待大陆从事儒学研究和关心儒家前途的青年是既有本土的根源意识又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人。他们既可以认同也可以批判前代学者的观点,但他们必须在根源性和普世性方面有所超越,有所突破。面对人类的存活问题,他们不能没有全球乃至宇宙的情怀。同时,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有切身的体会和由衷的关爱。他们接受文化多样性的事实,但坚持普世价值的理想。他们的任务是在深层发掘自家无尽藏的过程中提出可以和其他文明对话的基本道理。同时在了解“他者”的前提下,开拓自己原来欠缺的领域。杜维明先生期待图书馆界,尤其是北大的图书馆,能够在儒学的深入研究方面,作出文献保障和揭示方面的独特贡献。

吴志攀校长在发言中说,北京大学一直以研究和弘扬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远者来说,第一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梁漱溟、钱穆等人都曾执教于北京大学。近者而言,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主持的《儒藏》编纂工程,颇具影响。加之杜维明先生本人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因此,杜维明先生的珍贵图书、藏品如能入藏北大,可谓得其所矣。此次捐赠将有益于推动北京大学乃至国内关于现代新儒家,特别是以杜维明先生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的研究,以及儒家文化在中国的研究和传播,这必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朱强馆长表示,作为未来杜维明赠书的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将辟专藏室收藏和保护这些藏书和其他赠品,并积极提供给读者利用。出席仪式的还有北大图书馆馆员、高等人文研究院的教师以及杜维明先生的朋友和学生等共40余人。

编辑:白杨

转自: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6-09/21/content_295135.htm

[:]

Posted in Activitie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zh]2016年9月20日,杜维明先生捐赠文献藏品仪式在北大图书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