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ZRY-m

2011年4月14日,杜维明:社会“病”了,但“元气”尚存

【访谈动机】 一见记者面,杜维明便笑着说:“原来,‘我们的社会病了’就是你们提出来的啊。” 今年 5 月 21 日,第 540 期《国际先驱导报》推出核心报道“我们的社会病了”,指出 体魄日渐强健的中国人,心理却正在缺失信仰、严重畸形化。这一观点与此前杜维明的呼 吁“异曲同工”。 去年 9 月,杜维明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奥运向国际宣示了中国文化美好的 一面,令世人惊叹,可是‘毒奶粉’、‘毒饺子’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却暴露出某些中国人 人文素质的缺乏,即使再举行 10 个奥运,也难于弥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负面形象。” 作为当代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杜维明几十年来,一直为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思 想教育活动而奔走。他疾呼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创办人文精神国际论坛,倡导对 话的文明,发扬宽容与包容的对话精神。 有人说,儒家伦理对勤奋、节约、家庭观念、团队精神,以及人际网络的重视,是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促成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那么,伴随着中国市场经 济的日益深化这一大背景,新时期儒家学说是否能为中国的“精神病状”找到“药方”?抑或重 建崇尚“仁义”的久违的信仰?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4月14日,杜维明:社会“病”了,但“元气”尚存

2011年,《开放时代》,杜维明:儒家心性之学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哲学的精神转向是儒家心性之学对于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首先,从具 体问题以及哲学研究的例子出发,讨论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以及智慧的独特之处,能够看 到精神性的重要性,这既是儒家一直以来的核心观念,也是对近几百年来很有力量的凡 俗的人文主义的一种批判反思。其次,回顾这半个多世纪哲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能够发现 精神转向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在进行启蒙反思的西方知识界尤其如 此。最后,落实到儒家心性之学上来,可以看到儒家思想与当代哲学的精神转向非常契 合。因此,儒学对于 21 世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作为对话的中介来面对全球化, 可以促进对自然环境的关怀等等。 [关键词]知识 智慧 精神性 儒家 心性之学 今天能在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山大学小礼堂和各位交流,讨论 21 世纪儒家心性之学 的当代意义,讲我所谓的“哲学的精神转向”,确实很荣幸。我这次的报告,主要讨论一些 个人感受,而不是很严肃的哲学主题报告。但我使用“个人”,有特别的意义,对此我在英 语世界以及日本做报告时曾经讲到过。我认为个人(personal),与私我(private)有很大不 同。如果现在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这是属于私我的,比如我的日记,那么就不愿意和任 何人分享。假如是“个人”的,则表示我有一些存在的感受,我不仅愿意跟各位分享,而且, 我觉得我的观点可以有公共性,有透明度,并且有信赖度。同时,我还认为这些看法可以 被别人批评,比如赞成或反对这种看法,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启发。所以,个人和私我有 很大不同,我今天讲的就是“个人”的感受。另外,一般讲起来,哲学只是在哲学系算专业, 但我今天讲得比较宽,可以说是对哲学的感受。所以,这次报告不只是哲学,而是关联到 很多不同领域,特别是宗教学、文化人类学、深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思想等,这都和哲 学有关系。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Lectures & Speeche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开放时代》,杜维明:儒家心性之学的当代意义

2011年,《开放时代》,杜维明:儒家心性之学的当代意义

2011年04期 《开放时代》 【摘要】:哲学的精神转向是儒家心性之学对于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首先,从具体问题以及哲学研究的例子出发,讨论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以及智慧的独特之处,能够看到精神性的重要性,这既是儒家一直以来的核心观念,也是对近几百年来很有力量的凡俗的人文主义的一种批判反思。其次,回顾这半个多世纪哲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能够发现精神转向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在进行启蒙反思的西方知识界尤其如此。最后,落实到儒家心性之学上来,可以看到儒家思想与当代哲学的精神转向非常契合。因此,儒学对于21世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作为对话的中介来面对全球化,可以促进对自然环境的关怀等等。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开放时代》,杜维明:儒家心性之学的当代意义

2011年,《江海学刊》,杜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要: 非常希望听到两位前辈的发言。其实我不应该首先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在1985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有幸教了一门价值学的课,那时候黄枬森教授是系主任。我特意拜访过他,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次机会能向他请教,所以感到非常荣幸。另外张世英教授慕名已久。十多年以前,台湾的钱穆先生,在晚年口授了一篇很短的文章大概不到两千字,当时在台湾的学术界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有人说这个是天人合一的老问题,后来他的夫人就把他这段文字记录下来。他说我讲天人合一,以前讲过,但现在再重新讲是彻悟了。这段文字在台湾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在内地先是季羡林先生很感动,做出了非常好的回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好几位教授也做了回应,其中最使我感动的就是张世英教授的回应。回应里面不仅提到天人合一关系,而且提到了知行合一的问题,提到了情景交融的问题,也提到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最精华的东西。所以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向两位前辈请教。 作者: 杜维明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刊名: 江海学刊 Journal: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2011, (3) 所属期刊栏目: 本刊特稿 分类号: G122 在线出版日期:2011年08月15日 页数:3 页码:5-7 万方数据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hxk201103001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江海学刊》,杜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0年11月13日-14日,“中国哲学的身体维度”第二次工作坊

2010年11月13-14日,本次会议由杜维明院长发起,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举办此次的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学术研讨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再林教授主持,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探讨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身体维度”这一主题,就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能否成立,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能否带来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身体研究能否为人类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提供不同于西方的解答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会议为高等人文研究院就身体维度这一重要课题的第一次讨论会,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有前沿性意义。参加会议的学者包括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张祥龙教授、张再林教授、王庆节教授、张曙光教授、李河研究员、杨大春教授、陈立胜教授。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1月13日-14日,“中国哲学的身体维度”第二次工作坊

2010-11-08, Beijing Forum, Confucian – Islamic Dialogue, Prof. Tu Weiming

2010Beijing ForumConfucian – Islamic Dialogue, Prof. Tu Weiming 北京论坛儒学与伊斯兰文化的对话波黑共和国大穆夫提穆斯塔法•塞里克,著名儒学专家杜维明教授主办单位: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论坛 土豆视频:https://video.tudou.com/v/XNjUwMzExNTk2.html?spm=a2hzp.8244740.0.0

Posted in Dialogues & Discussions, Home, Multimedia, Video | Comments Off on 2010-11-08, Beijing Forum, Confucian – Islamic Dialogue, Prof. Tu Weiming

2010年11月3日-7日,杜维明教授与莫特曼教授开展了基督教-儒学之间的文明对话

2010年11月3日-7日,应高等人文研究院邀请,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基督教加尔文派神学家于尔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来北大访学。期间,杜维明教授与莫特曼教授开展了基督教-儒学之间的文明对话,就神学与生态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推进了中外文化的思想学术交流。 莫特曼教授随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北京论坛。促进了北京大学和海外著名学者的交流,有助于提升了北京大学的国际性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性。 于尔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系统神学荣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Systematic Theology),当代极负盛名的神学家。他因《盼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而知名,在基督教终末论方面有新的贡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ürgen_Moltmann

Posted in Dialogues & Discussions, Home,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1月3日-7日,杜维明教授与莫特曼教授开展了基督教-儒学之间的文明对话

2010年10月19日,“蒋经国基金会” 学术访问团参访北大高研院

2010年10月19日,金秋灿烂,落叶缤纷,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学术访问团(Chiang Ching-Kuo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一行,参访了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双方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章桂堂会议厅举行了简短精要而视野开阔的学术交流会,并约定了下一步的交流时间以及长期的合作计划。 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学术访问团由蒋经国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前“教育部长”毛高文任团长,蒋经国基金会执行长、“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朱云汉任副团长,代表团成员有“中研院”黄一农、黄树民、陈永发、黄进兴四位院士,以及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黄俊杰、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永茂、“中研院”人文社会中心主任章英华、蒋经国基金会副执行长王瑷玲等。北京大学方面的参会者,有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副院长关世杰、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杨煦生,哲学系系主任王博,人口所所长郑晓瑛,历史系教授邓小楠、高毅、罗志田、朱凤翰、牛可,社会学系教授马戎、王铭铭,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等。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寻找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并探讨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行性。会议由关世杰主持,杜维明、朱云汉分别做主题报道,台湾学者、北大学者轮流发言,相互评论启发。杜维明指出,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回答人文社会学科、中国文化能够对世界有什么意义;在这样的目标下,海峡两岸能够有什么样的合作交流。朱云汉指出,现在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增多,台湾学者热切希望能够跟大陆合作,借助大陆丰富的文献资料、人员力量来更多的合作,也发展出更好的研究模式。两岸学者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黄一农院士介绍了他用现代信息资源研究红楼梦的收获,马戎教授介绍了对新疆甘肃民族问题的研究,黄树民院士同样关注近代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王博教授提出了经学与中国哲学的新研究进路。黄进兴院士反思了现有历史研究模式的缺陷。杨煦生教授对于汉学概念作了整体的梳理。陈永发院士对于近代史研究受政治影响的问题做了反思。邓小楠教授介绍了已经进行的关于政治史的全球合作研究,其他各位学者也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学术发言后,学者们进一步对于两岸合作交流的细节做了具体的讨论,黄进兴院士介绍了史语所举办研习营的情况,陈永发院士也提出要把两岸研究真正融合。最后,杜维明与朱云汉代表双方商定了下一次交流工作的具体议程,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圆满完成会谈。 附参会者引言题目: 1、朱云汉(蒋经国基金会执行长,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二十一世纪两岸人文社会科学的机遇与挑战 2、黄一农(中研院院士,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中心主任)引言题目:E考据时代与文史研究 3、黄树民(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民族所所长、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谈社会科学在多元社会能扮演的角色 4、陈永发(中研院院士,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通过历史资料检验的近现代史  5、黄进兴(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汉学如何在后现代中自处 6、黄俊杰(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海峡两岸儒学研究的新展望 7、赵永茂(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政治学系教授)引言题目:二十一世纪两岸政治学的共同挑战与机会 8、章英华(中研院人文社会中心主任、中研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引言题目:海峡两岸社会转型的比较:与社会学的对话 9、王瑷玲(蒋经国基金会副执行长,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引言题目:文化思维中之文学批评语境与文学经典性之建构

Posted in Activities, Home, IAHS Update, Research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0月19日,“蒋经国基金会” 学术访问团参访北大高研院

2010年10月2日,杜维明 袁伟时: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仁、义、礼、智、信,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 宗法专制服务。——袁伟时: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 在自由之外要带进公正。在理性之外,要带进同情、慈悲。在法治之外还有礼让。个 人尊严以外,还有社会和谐。现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价值,是扎根在西方的普适价 值,但同样有一些可以是扎根在中国、在东方的普适价值。——杜维明:哈佛大学教授。 他提出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为儒学的现代转化开拓了国际视野。 来源:南方周末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0月2日,杜维明 袁伟时: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0年10月,杜维明教授当选为国际哲学学会荣誉院士

国际哲学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于1937年在法国巴黎成立,是国际哲学界高层次学术组织和资深荣誉机构,它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进高水平的哲学研究,并与世界上102个国家、300多所大学有交往和交流活动。国际哲学学院的宗旨是:在哲学精神的指引下,将全世界哲学领域的精英和有识之士聚集起来,为提升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国际哲学学院院士由来自40多个国家的杰出哲学家组成,其推选程序为:首先由院士提名,最后经院士会议投票而确定。曾任和现任的院士包括阿佩尔(Apel 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 德国)、Hintikka(芬兰)、今道友信(Imamichi Tomonobu 日本)、 Lektorski(俄罗斯)、塞尔(John Searle 美国)、Charles Parsons(美国)、 普特南(Hilary Putnam 美国)等著名学者。 2010年10月,该学会经过严格的评选考察,聘请杜维明院长成为该学会的荣誉院士。 另附英文报道: Professor Tu was elected member of IIP Tu Weiming (Research Professor and former Harvard-Yench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nd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bout Tu, Home, Honors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0月,杜维明教授当选为国际哲学学会荣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