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 Weiming's Blog
Search
Quick Facts
World Philosophy Day is annually observed on the third Thursday of November to honor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a day for people to share thoughts, openly explore and discuss new ideas and inspire public debate or discussion on society’s challenges.
-
Recent Posts
Links
Archives
- July 2023 (1)
- October 2019 (2)
- September 2019 (3)
- May 2019 (2)
- April 2019 (1)
- March 2019 (1)
- February 2019 (3)
- January 2019 (3)
- December 2018 (3)
- November 2018 (4)
- October 2018 (1)
- September 2018 (5)
- August 2018 (15)
- June 2018 (1)
- May 2018 (5)
- April 2018 (4)
- March 2018 (1)
- February 2018 (1)
- January 2018 (1)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6)
- October 2017 (4)
- September 2017 (2)
- August 2017 (6)
- July 2017 (2)
- June 2017 (9)
- May 2017 (5)
- April 2017 (6)
- March 2017 (6)
- February 2017 (7)
- January 2017 (46)
- December 2016 (45)
- October 2016 (2)
- July 2016 (2)
- June 2016 (1)
- May 2016 (5)
- April 2016 (2)
- March 2016 (1)
- February 2016 (1)
- November 2015 (4)
- September 2015 (2)
- January 2015 (1)
- November 2014 (1)
- October 2014 (1)
- September 2014 (4)
- August 2014 (1)
- May 2014 (2)
- Febr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1)
- November 2013 (3)
- September 2013 (3)
- August 2013 (1)
- July 2013 (1)
- June 2013 (5)
- May 2013 (2)
- January 2013 (4)
- December 2012 (2)
- November 2012 (2)
- October 2012 (3)
- September 2012 (3)
- August 2012 (1)
- July 2012 (2)
- June 2012 (1)
- April 2012 (1)
- February 2012 (5)
- January 2012 (1)
- December 2011 (1)
- November 2011 (8)
- September 2011 (1)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5)
- April 2011 (7)
- March 2011 (8)
- February 2011 (1)
- January 2011 (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8)
- October 2010 (3)
- September 2010 (4)
- July 2010 (1)
- June 2010 (4)
- May 2010 (2)
- April 2010 (2)
- March 2010 (8)
- February 2010 (8)
- January 2010 (7)
- December 2009 (3)
- November 2009 (5)
- October 2009 (1)
- September 2009 (1)
- July 2009 (2)
- January 2009 (1)
- November 2008 (1)
- October 2008 (3)
- July 2008 (1)
- April 2008 (1)
- January 2008 (5)
- December 2007 (3)
- September 2007 (3)
- August 2007 (4)
- July 2007 (1)
- June 2007 (6)
- May 2007 (6)
- January 2007 (3)
- December 2006 (1)
- November 2006 (1)
- October 2006 (1)
- March 2006 (1)
- January 2006 (3)
- November 2005 (2)
- April 2005 (1)
- March 2005 (1)
- February 2005 (2)
- January 2005 (2)
- December 2004 (1)
- August 2004 (2)
- March 2004 (1)
- February 2004 (1)
- January 2004 (3)
- August 2003 (2)
- July 2003 (1)
- June 2003 (1)
- March 2003 (1)
- February 2003 (1)
- January 2003 (3)
- August 2002 (1)
- June 2002 (2)
- February 2002 (1)
- January 2002 (6)
- November 2001 (1)
- July 2001 (1)
- May 2001 (2)
- April 2001 (7)
- March 2001 (8)
- February 2001 (6)
- January 2001 (6)
- December 2000 (2)
- October 2000 (1)
- May 2000 (1)
- March 2000 (1)
- January 2000 (5)
- December 1999 (1)
- October 1999 (1)
- May 1999 (1)
- January 1999 (5)
- October 1998 (1)
- June 1998 (1)
- April 1998 (1)
- July 1997 (1)
- May 1997 (1)
- March 1997 (1)
- January 1997 (1)
- December 1996 (1)
- September 1996 (1)
- June 1996 (1)
- April 1996 (1)
- February 1996 (2)
- January 1996 (2)
- October 1995 (1)
- March 1995 (1)
- January 1995 (4)
- December 1994 (1)
- August 1994 (1)
- January 1994 (1)
- November 1993 (1)
- October 1993 (1)
- January 1993 (1)
- May 1992 (1)
- January 1992 (1)
- March 1990 (1)
- January 1990 (1)
- August 1989 (1)
- June 1989 (1)
- October 1988 (1)
- January 1988 (2)
- July 1987 (1)
- January 1987 (1)
- July 1986 (1)
- January 1986 (1)
- January 1983 (1)
- July 1981 (2)
- January 1981 (1)
- November 1979 (1)
- June 1979 (1)
- February 1979 (1)
- April 1978 (2)
- January 1978 (3)
- November 1977 (1)
- October 1977 (1)
- August 1977 (1)
- June 1977 (1)
- January 1977 (1)
- January 1976 (1)
- October 1974 (1)
- May 1974 (1)
- May 1971 (1)
- August 1970 (1)
- January 1970 (7)
Categories
-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Category Archives: Articles
2017年1月9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参赞化育,与天地叁
导读:如今,现代化给人类栖居之地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已经引起普遍重视,生态问题本身属于经济生产的物质领域所产生的外部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不一定能够在经济生产的逻辑之内得到解决。早在上个世纪,人文学科内部已经出现了返回各大文明传统、寻找应对现代性环境危机的精神资源的努力。如果说,现代性是一个将“自然”逐渐物化、去魅化、客体化的过程,人文主义对现代性的生态主义反思,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而儒学的世界观则对我们如何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重要启发。儒学蕴含的生态主义不是通过重新“神圣化”自然的宗教式举动来反叛现代性,而是经由一条由内而外、内外合一的路径,将自然与社会都纳入人性不可分割的部分,从而克服经济生产的单一逻辑,形成一种新的生态伦理。 杜维明先生曾将精神人文主义表述为个人、社群、自然、天道四大议题,通过之前的推送,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儒家如何认识个人与社群,接下来,我们将跟随杜维明先生讨论儒家如何认识人与自然、人与天道的关系。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一阳来复——新轴心时代的儒家资源》(2016年第一版),原载于2002年《中国哲学史》的“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分上下两期推送。部分二级标题经过编者整理。 壹 儒学传统中的人类–宇宙统一世界观 为了人类的绵延长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都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一个紧迫的任务。有关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重新阐述要求我们有选择地回归世界各宗教传统的精神本源并做出有鉴别的重估。这样一个回归和重估的过程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更新传统本身。从历史角度来看,富有活力的宗教传统总是在不时地发生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往往是由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所致的人们未曾预料的结果。今天,轴心时代的文明实际上都在经历着各自的转变,以各具特色的不同形式回应着现代性的种种挑战。就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言,轴心时代的各种文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创造怎样的精神财富才能为现代世界人类的发展重新定向。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y6Tt8ZM43OFVgxxP_gpMOA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月9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参赞化育,与天地叁
2017年1月4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极高明而道中庸
导读:今天的推送是杜维明先生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筹备处1999年7月举办的“儒家思想在现代东亚”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杜先生同时也是中研院中央文哲所学术召集人),后发表于2002年《文史哲》第六期,延续前次的主题,继续探讨精神人文主义在社群层面的展开。 孔汉思的普世伦理宣言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都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尝试,但是都未能正确地看待儒家伦理。后者将儒家置于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前者则直接忽略了儒家伦理的世界意义。以普世伦理为目标的文明对话必须实现全球化与地方化的整合,而根源性和普世性在儒家对于群己关系的思考当中相辅相成,这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本质属性使得儒家伦理对跨文明对话有着独特的价值。 以下内容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杜维明著作系列:文化中国——扎根本土的全球思维》(2016年第1版)整理,一级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1993 年在芝加哥举行了大规模的世界宗教集会,并以孔汉思(Hans Kueng)起草的文本为基础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引起精神领域中各家各派的关注。同年夏天哈佛大学政府系亨廷顿在《外交季刊》提出“文明冲突”的构想,在全球各地掀起广泛的讨论。儒家在世界宗教集会中缺席,而在“文明冲突”论域中却扮演了毫无先见之明的重要角色。不该缺席的竟缺席了,而不应出场的又出场了。在儒家传统现代转化的议题中,这种坐失良机的沉默和身不由己的曝光,值得我们深思。 由孔汉思主导的普世伦理所得出的两项基本原则,和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精神如出一辙。而且宣言中明确指出,孔子思想是基本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当然,这种对先秦儒学的认可其来有自。18 世纪的伏尔泰、莱布尼兹及重农学派的魁奈即突出儒家人文理性的启蒙价值。二战以后,雅斯贝尔斯在《伟大哲人》一书中特别凸显柏拉图、孔子、释迦牟尼和耶稣的历史意义在欧美学坛已成公论。儒家居然在这样一个友善的环境中缺席是一大遗憾。特别是 1893 年第一次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时,还有代表儒家的清朝官员参加,而百年之后竟完全沉默更令人扼腕长叹!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hhjDfu5TshQvxTn9WDzpJg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月4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极高明而道中庸
[:zh]2015年12月,《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嵩山论坛文集·2014》杜维明 张广智(主编) 王正(副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zh] 在二十世纪中叶,人类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被自身破环到不可挽回的边缘,包括经济,政治,社会,伦理,心灵环境,继而多种哲学思想及环保理念相继出现。华夏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华夏文明发展的精神源泉,而这一古老的智慧,也许能为解除人类生存的重重危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建构世界多种文明和平共存的新秩序提供参照。[:]
Posted in Articles,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zh]2015年12月,《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嵩山论坛文集·2014》杜维明 张广智(主编) 王正(副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zh]2015年9月,《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嵩山论坛文集·2013》[美]杜维明 张广智主编 牛大勇 王正(副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zh] 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文精神,就是以自我超越的自我观为基础,把生态环境纳入到自我认识中来,从而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下关怀生态环境,并以民胞物与乃至天人合一的精神,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让整个地球通过各个民族,国家,社会的对话协同起来以共同解决生态环境的危机。[:]
Posted in Articles,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zh]2015年9月,《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嵩山论坛文集·2013》[美]杜维明 张广智主编 牛大勇 王正(副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zh]2013年9月,《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嵩山论坛文集2012》杜维明(编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zh] https://www.amazon.cn/%E4%BB%8E%E8%BD%B4%E5%BF%83%E6%96%87%E6%98%8E%E5%88%B0%E5%AF%B9%E8%AF%9D%E6%96%87%E6%98%8E-%E5%B5%A9%E5%B1%B1%E8%AE%BA%E5%9D%9B%E6%96%87%E9%9B%86%C2%B72012/dp/B00G35TA7K/ref=sr_1_ 嵩山论坛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政府承办。150多位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专家相聚嵩山之麓,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启了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论坛期间,主题演讲、分会报告以及多方互动中形成一种共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可以提高文明洞察历史的能力、启发理解当下的智慧以及憧憬未来的自由。 目 录 序 嵩山:华夏文明从这里走向世界/张广智 01 《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的个人反思/杜维明 02 我们是否能够克服全球危机?/理查德·福尔克 03 东正教传统对对话文明形成的贡献/谢尔盖·赫鲁济 04 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列奥纳德·斯维德勒 05 与时偕行的中国农耕文化/罗志田 06 “天地之中”:神话、宗教与历史的纠结/王邦维 07 “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陈赞 08 事神致福——儒学修身的一元论旨趣发微/关长龙 09 “生命危,知礼仪”——礼源礼质的人类学与文献学考察/易宏 10 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人文价值/李明友 11 龙年说龙/董正华 12 儒学在东亚邻国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韩知寒 13 欧洲与中国文明对话的新开端/欧阳哲生 14 冷战与意识形态的冲突/高艳丽 15 历史的文明和文明的历史/王立新 16 伊斯兰与儒学关系的一种解释/阿里木·托和提 17 张之洞与晚清儒学——以广雅书院的创建为例/陆胤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rticles,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zh]2013年9月,《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嵩山论坛文集2012》杜维明(编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Issue 117_December 2016-January 2017_Philosophy now (a magazine of ideas)_Interview_Tu Wei-ming
Interview Issue 117: December 2016 / January 2017 Tu Weiming Tu Weiming is a philosophy professor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Chair of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He is an ethicist and is one of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Issue 117_December 2016-January 2017_Philosophy now (a magazine of ideas)_Interview_Tu Wei-ming
2016年12月19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心性儒学的政治面向
导读:上次我们讨论到“以身体之”的“体”所指引的知识内化与学以成人。今天我们将进入“心”这一主题。毫无疑问,在身、心、灵、神当中,心是最为核心、最为丰富的一个层次。之所以核心,是因为从孟子到阳明,“心”始终是修身成人的中心;之所以最丰富,是因为“心”关切的远远不止是一个人自身的心性修养。无论大体小体,还是人与社会、人与天地,都是一体贯通的。“心学”不仅仅是道德修养之学,而是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与政治意涵。 2010年7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心学的文化与政治含义——杜维明思想研讨会”。会上,杜先生对他的哲学思想主旨作了阐释和总结,并逐一回应了与会学者的评论和问题。在这次讲话中,杜先生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心学的文化与政治含义: 首先是对心学传统的考察和当代世界哲学转型的反思。心学的根基在孟子到阳明的心性之学,从人之为人的根本开始,推己及人到各种家庭、社会、政治问题,甚至从哲学反思到文明对话都离不开心学关于人的基本看法,今天对心学的推动将有助于打破中国哲学学术与思想对话的困境; 其次是对恻隐之心的深入思考及这种思考对当今儒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心学认为人性的根基在于恻隐之心,而今天我们要走出近代史上的启蒙心态以开辟儒学复兴的全新道路,要回到儒学根基上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现代儒学思想体系; 第三点是面对21世纪,要把儒家放到多元宗教的体系里来考察,让儒家更加具有开放和对话的精神,对普世价值的相关命题展开讨论,从而深化世界文明对话的成果。 接下来的两次推送,我们就将以杜先生的这次讲话为中心,对精神人文主义在个人这一维度上,在“心”这一主题下的内容加以展开。 (本文由温海明与Ralph Weber整理,省略评论者的发言,并就杜先生的发言做了删节。二级标题为编者添加。)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Rxjd025lvD_5v_L–tjcvg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19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心性儒学的政治面向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校报》,杜维明:21世纪的儒学何去何从?
杜维明,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现 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副主席、院士,世界哲学大会 常务委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上,杜维明先生的《二十一世纪的儒学》专著荣获国学成果奖。校报记者 见到他时,他刚从韩国讲学归来不久。76 岁的杜维明无疑是繁忙的。采访的第二天,他便在北大主持主题 为“儒家思想在启蒙时代的译介与接受”的国际学术工作坊;12 月 8 日又在英杰交流中心对话台湾经济学 家孙震,探讨“企业伦理与儒家传统”;他还在协助推动世界哲学大会 2018 年首次在中国召开……将近耄 耋之年的他仍在不停、不懈地与时间赛跑,期望将儒学推向更高、更广的平台。 “为公”的儒学 许多人常常将儒学看作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但在杜维明看来,这是对儒学的曲解。实际上,儒学 入世的特点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社会解体的社会现实,孔 子迫切希望百姓的生存环境能得到改善,而孔子认为,改造社会的切入点便是“人” 。 儒学很少讨论“人是怎么来的”,而更关注人是什么、人该是什么。在杜维明看来,儒学中的“人”以 “仁”为核心,与天、地、社会相连,与宇宙大化同步发展。人不是孤立绝缘的个体,而是关系网络的中 心点。人的存在更有超越的一面。人活在世上需要承担“天命”,完成天赋予的协和万邦、协调天人关系的 职责。可以说,人不仅是宇宙的观察者、欣赏者,还是天地万物转化的积极参与者。“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在儒家看来,宇宙的大化与人的自我发展成全是同步的。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校报》,杜维明:21世纪的儒学何去何从?
2016年10月19日,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哈佛的核心课程中,有一些是博士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原先杜维明先生讲授的大都是西方课程,大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向校方提出要开一门 伦理的课程。校方怀疑这样的中国课程,能不能讲下去――也就是学生能不能听下去? 杜维明开始在普通教室讲儒家伦理,后来学生太多,改在梯形教室上课。学生又坐不下了,改到礼堂上课。又坐不下了,改到哈佛最大的山得斯(Sanders)剧院讲课。江泽民主席来哈佛演讲,就是在这里。山得斯的一、二层,满满坐着六七百学生。开始,杜维明看到教室的地上、门外都挤坐着学生,说希望你们不要走错了地方――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一下子来这么多听众。 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与美国现代青年有什么关系吗? 文章来源:北大博雅好书公众号。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0月19日,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文章】2016年10月18日,良知之光是热的 开放而又多元
10月15日,由中国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40余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大陆、台湾的阳明心学顶尖学者和政府领导出席论坛,1000余名企业家代表、社会各界精英以及阳明心学爱好者参会,共同探讨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当日下午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以“阳明心学中的体验之知”为题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朋友们,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是15分钟,跟我的预想有一点差别,我就提一个问题,阳明思想今天要发挥它的作用,集中在“致良知”,它碰到的挑战是什么? 我想最大的挑战,因为长期以来,大家总是把阳明学作为主观唯心论,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提法了,但主观主义非常清楚,总是觉得阳明要提出“致良知”,这是突出的个人主体性,“知行合一”,“知”本身就是一种转化,因此它也是自我个体,所以非常突出个体。 首先我想应该要分清楚一个观念,主观主义是自己观察所得到的事物,主体性的建立在阳明学里面以“致良知”作为主体性,它有穿透性,那就必须从开放和多元的两个角度来说。他是对自己开放,对以后的我开放,对天地万物开放,这是一种体验之知。这个和一般我们的了解、认识、观察有相当大的关系,他了解不是用他的脑,用他的理性,他是用他的全部生命,身心性命全部包括在内,所以这个“知”的本身意义非常丰富,他有“情”的因素在内,有很多的学者根据这个理念来讲哲学。 第二,它确实是体现了“意”,也是一种新的指向,很有方向性。另外,它是知行一致,这个认识的本身不是完全从观察和欣赏来的,而是认识的本身有一种自我转化的能力,对于认知的对象有转化的能力,认知的主体也受到了转化,所以“知”的本身是“行”。“知”的含义是一种有创造转化的行动,所以中间有意愿、有感觉,还有表达各种心理学上的观点。 文章来源:凤凰国学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Comments Off on 【文章】2016年10月18日,良知之光是热的 开放而又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