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Articles

2017年10月13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以精神人文主义应对全球伦理困境

儒家传统是一个历史渊源流长、且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我研究儒家文化始于孟子心性之学,如何由孟子心性之学开展出精神性的人文主义,使之能应对目前人类遭遇的伦理困境?这是个集体课题。在此,想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正在进行的思考并以此抛砖引玉。 文明对话与儒家心性之学 问题的蝶变 我在高一时接触儒学并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报考东海大学,跟随牟宗三先生学习中国哲学。赴哈佛留学期间,我最想修哲学,但当时由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2000)主持的哲学系只关注五大方向:逻辑学、认识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本体论,并无我最关注的伦理学、美学与宗教哲学,所以我经常在其他院系学习神学、社会学、人类学、比较文化、世界宗教等课程。 但我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真正的文化间的交流,赴美留学,我并非完全拜师,自认为还带有使命,那就是和他们交流儒学。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很多学者愿意认真聆听我的观点。这使得我能在文明对话的基础上,重新理解、重新肯定、重新发掘儒家心性之学。 当时,美国学术界普遍的认知是:儒家学说是东亚文明的体现,面向世界只有发展的潜力。但伯克利大学列文森教授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直截了当地说,在中国,“儒家的传统已经逐渐地成为历史现象、一种博物馆化的记忆,不可能再现辉煌。”他还举例,“像梁启超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感情上还缅怀中国的过去,但在理智上已经选择了认同西方文明”。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vSAYosYiJ2BhROLXC39-iA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0月13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以精神人文主义应对全球伦理困境

2017年8月10日,搜狐文化,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

搜狐文化 2017 年 8 月 10 日 启蒙心态(the enlightenment mentality)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转化力的意 识形态,是现代西方崛起的基础。实际上,作为现代特征的,人们关注的所有主要领域, 比如科学技术、工业资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等,都从启蒙心态中受惠或汲取养分。 而且,我们追求的那些被视为属于现代意识的价值,比如自由、平等和人权等等,如果不 是在结构上,就是在起源上,与启蒙心态密不可分。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通过工具理性, 我们能够解决世界上的主要问题;进步,主要就经济而言,是人类整体的渴望和需求。 我们在启蒙心态中呆了这么久,以致我们假定它的总体思想推动力是合理的。不言而 喻,现代人都同意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它造成现代人的心理倾 向:人不仅是万物的尺度,还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源。尽管启蒙 心态对进步、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信仰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已经受到一些智者的挑战,但它仍 然是激励全球知识精英和精神领袖的准则。很难相信,任何一个国际项目,包括生态科学 中的,不同意以下这些观点:人类的生存条件是可以改善的,以理性的方式解决世界问题 是众所渴望的,个人 尊严应该得到尊重。启蒙运动唤醒了人类,使人类发现了转变全球的 潜力,实现了人类渴望成为万物尺度,做万物主人的愿望。它一直是现代政治文化最具影 响力的伦理论述。几十年来,它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和文化精英的毋庸置疑的假 定,在发展中国家如此,在高度工业化国家也是如此。 对启蒙心态的公正理解,需要直率地讨论现代西方的黑暗面。那“解放了的普罗米修 斯”(unbound Prometheus)象征着急剧发展的技术。它是人类智慧在工业革命早期获得 的巨大成就。尽管受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反对,遭到人文科学前辈的批评,启蒙心态在浮士 德精神(一种本能地去开发、了解、征服、压制的精神)的鼓舞下,一直是现代西方的主 导意识形态。如今在东亚,它正被拥戴为毋庸置疑的基本发展理论。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8月10日,搜狐文化,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

2017年8月8日,杜维明:历史上著名的西化派都是儒家士大夫

杜维明: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显而易见的是,世界还远未达到对话的、和谐的、和平的状态。全球化扩大和加深着地球每个角落人们之间的互联性与团结性,而世界作为一个“地球村”的构想可使这一共享的渴望大大加强。 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起,当我们的肉眼为宇航员超越性的凝视所开启,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方位地看见这蔚蓝色的地球时,就已经知道在这个作为我们终极拯救的救生艇——地球之上,我们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在巴黎,东京,北京,新德里,莫斯科以及伊斯坦布尔,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意识到所有自然资源,从土壤到空气都是极为有限的。如果我们不悉心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那么上帝王国或彼岸世界也不会自动出现来拯救我们。我们常常教育年轻人爱自己的邻居,尊重差异,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是因为,作为受过西方现代启蒙思想洗礼以及良好教育且思想开明的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理智终将胜于暴力和偏执的希望,而这种稳定性而非混乱则将成为国际社会的特征。 但是,近些年来的情况日益表明,经济全球化未必能够解决贫穷减少的问题。相反,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引起失业与社会解体。当然,全球化是人类独创性力量的壮丽展示,尤其在信息和交流技术方面。它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转换的强大引擎,市场的活力证明着这一点。显然,贸易、资本、投资、金融、旅游、移民、信息和知识等领域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引起并推动世界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契合的动力场,并且进而连接为一个地球村。古代中国的“大和谐”理论不再是一种乌托邦想象,而成为一种可实现的,甚至是行得通的抱负。 此种共享性抱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支配性政治应该为信息交流、互联网、协商、互动、相互联系以及合作性政治所取代。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理论在哈佛正流行,世界范围内的合理化进程被界定为工业化、都市化、西方化,而那种认为现代化进程将要彻底清除文化的、制度的、结构的、观念的不同的设想,已经站不住脚。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同质化过程。任何形式的国际话语中英语的显著存在,快餐的传播,美国式的娱乐,青年文化,以及福音基督教都是极为明显的例子。但是,这种聚合的主题,意味着世界其他地方最终将与现代西方尤其是美国,会聚于一点,美国梦则是其淋漓尽致的体现。 (综合自凤凰网《大学问》、中山国学堂公众号)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8月8日,杜维明:历史上著名的西化派都是儒家士大夫

2017年8月3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北京2018)主旨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全体大会、专题分会、特约讲座、99个分组会议,将汇集东西南北各国哲学家,还有各时代的先知、智者、哲人的灵魂相伴,以前所未有广度、深度,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从自我,社会,自然,天道,和传统五个维度对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立体的哲学探索。 各轴心文明,非轴心文明,和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先哲们在知性、理性、悟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狭义而言,哲学起源于希腊,在现代欧美发扬光大。当然,希伯来,印度,中国的先知智者同样为人类智慧、思想、哲学、及精神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还有世界各地原住民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口口相传的,同样是世界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源。 多种多样的精神传统,是哲学充分发展,保持创造性,建立意义,智慧传承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的共同道场。多元,开放,应该是当代哲学界的自然生态,包容应该是哲学家的自觉选择。通过此次大会,哲学家们将跨越性别、种族、年龄、宗教、文化,学术领域,相互沟通,相互参照,拓宽百余年哲学的狭隘的定义及偏重理性分析、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重构哲学范式,重组哲学话语架构,解析知识、智慧、精神性对于哲学的意义。 哲学不仅仅是理性思辨、自我反思,追求真理和意义的学问,也是学做人的学问。“学以成人”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认知,也是行为。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体,是一个网络的中心点,也是另一个中心点的组成部分。学做人,必然牵涉到它者,如家庭、群体、民族、社会、国家、宇宙。从生物人到文化人、文明人、政治人、经济人、生态人等等,包括各种人物角色的转换,人始终处在转化和被转化,塑造和被塑造的变化过程之中。人在永恒中短暂,人也能在短暂中永恒,人即是哲学。 人是宇宙的观察者,欣赏者,参与者,也是共同创造者。人可以与天地万物形成一体,也可以成为粗暴的掠夺者和对立者。近年来,保护主义,极端主义,沙文主义,民族主义,排外情结弥漫全球,世界秩序被颠覆,被解构,危机中需要哲学,需要哲学家为人类精神世界注入新的力量。 (为了确保中国申办成功,杜维明主动要求放弃呼声很高的世界哲学大会的竞选,最终以64票的第二高的得票数再次当选执行委员。得票数最高者是东道主Luca秘书长。现象学家Moran 当选主席。最低当选票数为22票。得票21张及以下即告落选。)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lfjhnrIduHHEPdPi4-G68A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8月3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北京2018)主旨

2010年7月13-14日,“中国哲学的身体维度”学术研讨会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本次会议由杜维明院长发起,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举办此次的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学术研讨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再林教授主持,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探讨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身体维度”这一主题,就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能否成立,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能否带来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身体研究能否为人类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提供不同于西方的解答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会议为高等人文研究院就身体维度这一重要课题的第一次讨论会,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有前沿性意义。参加会议的学者包括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张祥龙教授、张再林教授、王庆节教授、张曙光教授、李河研究员、杨大春教授、陈立胜教授。 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北京大学高研院暑期学术工作坊综述 View the Body from Chinese Philosophy 作者: 张兵 Author: Zhang Bing 刊名: 世界哲学 Journal: WORLD PHILOSOPHY 年,卷(期): 2010, (6) 所属期刊栏目: 海内外学术新观察 分类号: B21 在线出版日期: 2011年05月25日 页数:9 页码:131-13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xyc201006013#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7月13-14日,“中国哲学的身体维度”学术研讨会

2017年7月10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学以成人:人格提升的渐进阶次

导读:本期继续推送杜维明先生的主题演讲:《儒家对于学的理解》。孟子对人格提升作出六个层次的描述,这构成了儒家“学以成人”论域中两个互相关联的领域。一个是纵向的:我们必须加深自我理解,从而充分认识我们的身、心、灵、神的价值。这并不意味着舍身而求神,或是舍神而求身,而是一个渐进的融合过程。第二个领域是横向的: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和正确认识作为各种关系的中心的我们本身。我们的自我意识将逐渐地扩充,以至能包含一个更大的人际关系的范围——家庭、国家和世界。 《学以成人:人格提升的渐进层次》 (接上期推送) 孟子曾经指出,人性化过程中有不同的提高阶段。让我先引一段孟子的话,然后我们可以扼要讨论一下这个学做人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我们在看孟子这一段议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途径去遵循。这些道路在不同的水平上汇合到一起,为我们提供了我们可以景仰得到的美德标准。这些标准不是让我们去机械地重复固定的模式,而是让我们得以了解自我修养的不同程度的一种方式。孟子是这么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所以学做完人的进程,是自我修养的一个无休无止的过程。 在孟子的心目中,人格的完美至少有六个不同的尺度或者标准。有些人能被人喜欢,便是善。然而,仅仅是在社会上能被人接受,还不能算是善。因此,只做一个善人还是不够的。我们称之为信人者,不仅善,而且真。这样的人像音乐一样,不仅使我们快乐,而且是实质性的,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信人对自己诚实,认真对待自我,并且使别人感觉到真诚和正直。这种人不能是好好先生(“乡愿”)——《论语》中所谓的“道之贼也”。好好先生的所作所为,在行为方面遵守既定的原则,但是他的用心却不在于此。他的态度不一定是正确的。在另一个水准上,是美的人。一个美的人对自己是真诚的。这一种真诚的品质能够导致一种深化了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给予他人一种充实和真切的感觉。一个在充实性和现实感方面光芒四射的人,被认作是“大”。这样的人不仅是真实(信),不仅能够充分掌握其内在的才华,而且还具有能够化人的品质。这种人所代表的是一个扩大了许多的自我。因此,我们称之为大。大而能化的人被称做圣,因为他能令我们肃然起敬。圣是具有转化作用的。即使在没有自觉的意图的时候,圣人通过身传言教,自然而然地传播他的智慧。比起那种单元的、把僵化的教条强加诸人的教育形式来,这一种化人的影响,尽管不容易捉摸,却被看做是一种重要得多的形式。圣是到了顶点,没有什么更高的境界。不过,我们把那些超越了我们理解力的圣人称之为神。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2nmaJZw2kq9tCivTzTOJZQ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7月10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学以成人:人格提升的渐进阶次

2017年6月27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学以成人:自我的无限开放

导读:本期推送杜维明先生1982年9月9日在新加坡教育学会研讨班上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儒家对于学的理解》。杜先生的总体思路是:以自我作为人的意义世界的基本维度、以“学”作为自我关怀推扩至万物一体的必然路径,由此构建儒家“为己之学”成己成物的道德理想境界。何为“己”?杜先生认为,自我“绝不是孤立的和封闭的个体,而是人类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可达到的一种可分享的共同性”,自我作为学的焦点,其自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学以成人:自我的无限开放》 杜维明:刘博士,女士们,先生们,我极为荣幸,能够在这里和诸位一起来讨论我对儒家对学的理解的一些还不成熟的看法。既然这是一个讨论班,我们相互交流的第二部分比我这一番独白要重要得多。我先简明扼要地谈谈儒家思想里几个核心的问题,作为了解儒家对于学的探讨的背景。这些问题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被理解成是对一个重要的文明的衰亡的反应之一。我指的是周代文明,它在公元前551年孔夫子出生前的几个世纪之中发展、兴旺,甚至在孔夫子在世之前,这个朝代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成熟的政治文化、教育体制和社会结构。所以,孔夫子把自己说成一个传递者而不是一个创新者,并不是谦虚之词。他实际上是作了一个有关存在判断的选择。 作为对于周的衰亡的反应,有好几种。其中之一是道家的反应:要离开人类的文明在自然中寻求安宁和解脱。道家的倾向性当然要求一种强烈的禁欲主义(asceticism)因素。比孔夫子在世时期更晚一些的墨家的反应,有更明显的宗教性。墨家通过组织纪律严格的宗教团体,在人类社会中寻求意义。墨家主要的创始人墨子,极力主张在兼相爱交相利的基础上,建立团体组织。这是一项革命性的事业,而且很有些极端主义。法家的途径又是一种选择。面对社会的大变革,法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上。他们所关心的是封建国家的权力集中。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是相当复杂的、理性的历史状况。儒家只代表了好多种中的一种而已。其他的途径包括道家在自然中对和平的追求、墨家对于把兼爱作为重建社会的一种动力的侧重,以及法家对于通过政府控制达到社会稳定的信念。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Oi6Dp3WW-A_qumg83jSKA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6月27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学以成人:自我的无限开放

2017年6月18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一个匠人的天命

编者按:如今,随着科技全面接管人类生活,我们日益怀念“手作”的岁月,“匠人”及其代表的某种精神也开始成为话题。无论是手艺人、匠工,还是律师、医生……都只是职业,但要做第一流的人,要将技艺“内化为自身,进而展现为德性”,必须要有品格。所谓的“匠人精神”之于我们,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杜维明《一个匠人的天命》这篇不长的读后感,从多个角度提示了匠人精神的要素。我们推送此文,以期引发更多对上述话题的关注。 另外,我们同时推送《做书的吕秀兰》,该文发表于九十年代的《读书》,以颇富感情的文笔讲了一个做书匠人的故事。希望在新旧文搭配之下,让我们对这一话题的讨论更加丰富与立体。 一个匠人的天命 文 | 杜维明(原载《读书》2016年2期) 阅读量:1.6万 很偶然的机会,读到日本秋山利辉《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三十条法则》一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类似的课题,以前几乎没做太多思考。意外的是,这本书触及了我多年来关怀的许多问题。 1人——技术——德 第一是关于“人”。何为人,学做人的问题。第二是“匠”,就是技术,而且是高超的技术。最后是“精神”,由秋山身体力行所体现的精神,是如何将技术内化到自身,进而展现为德性。他的努力方向,是以培养德性来创造在技艺上有特殊贡献的匠人,即技术上的超人。我看了他的书,起初有点疑惑,他有一些要求我觉得太过严格:初学的小孩子要在一分钟内讲述自己的家庭、现在、未来,不过这一关就进不来。另外,不准用电脑、手机,这个要求也颇为严苛。还有注重打电话沟通的能力,注重珠算的能力,甚至要自己清扫厕所,吃饭也要快……这些都是必要的吗?但是在仔细阅读了全书以后,我发现他所考虑的东西正是三个层次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贯彻,其中的“三十条原则”基本是一个自传,从自传所体现出来的做人的道理,把它作为真正杰出的工匠必须具备的条件。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H2A6J774FCbEJtMLbOFSXQ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6月18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一个匠人的天命

2017年6月12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马一浮学术的当代意义

马一浮(1883-1967),浙江会稽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同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家学深厚,是近代最早接触西方思想的学人之一。他于1901年与谢无量、马君武在上海成立“翻译会社”,出版了《二十世纪翻译世界》,1902-1904年间赴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学习语言和西方思想,在日本期间积极向《民报》投稿。然而归国后他却诀别西学,终身致力于中国传统学问,并于1939年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担任院长兼主讲,效仿宋明儒者的社会参与形式。如果说梁启超式的学人对传统抱有“温情与敬意”,马一浮则完全忠实于传统,在他而言,西学所呈现的真理是片面的,以国学形塑个体心灵和中国社会才是唯一的道路,而国学又以六经作为统摄,“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本期推送杜维明先生2013年4月23日在“马一浮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学研讨会”上所做的演讲。 杜维明:《马一浮学术的当代意义》 今天我作为言者,我不是直接谈马一浮先生的哲学,而是谈它现代的含义,具体地说,在诚信缺失、道德最低的底线已经不能维持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候,马—浮的哲学所体现的儒家人文精神,它的含义在哪里? 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心机、灵觉和神明四个角度来成就自己。今天从儒学的思路来看中国的发展,我们所借鉴的不仅仅是西方的模式,如果只是英美模式,只是经济主义,只是线性思维,这是不够的。马一浮的思想告诉我们,它不是线性思维,是复杂体系,是全面性整合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各种不同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挑战,因为它体现的价值是开放、多元的。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除了东亚文明的变化之外,我们还需要和印度、伊斯兰、俄罗斯、土耳其及非洲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可能最近我们比较关注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可是近年来中美的交流多半不是对话,因为属于贸易的对话、生态的对话、战略的对话、人民币升值的对话,都只是博弈、抗争或者施压。如何转变这种不健康、甚至极其危险的情况,是我们现在都必须关切的大问题。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HfWKHLV_neKjJLe4CJQifQ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6月12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马一浮学术的当代意义

2017年6月8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儒学的困境与现代转化

(节选自杜维明:《二十一世纪的儒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导读:本期推送杜维明先生对于儒学在近现代所经历的三阶段危机的回顾与反思。列文森在现代与前现代二分的线性进步史观视角下,对中国近代学人作出这样的判断:“他们在情感上依恋着他们的‘历史’,但在理智上则献身于外来的‘价值’。”回望近代中国与西方交汇的历史,能看到一种明显的文化弱势心态。正是因为缺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理智分析,才会不自觉地被带入西方式的“现代”视角,传统才会成为可以放入博物馆的“遗迹”。从晚清、“五四”到新中国,从反传统到体知传统,在几代学人的探索下,“花果飘零”的儒学才有了“一阳来复”的生机,儒学的现代转化才真正启程。 一、儒学之内外交困阶段——晚清政权的衰亡与西方文化的冲击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外部来看,这一阶段儒学所面临的主要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这种文化危机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西方文化的传入伴随着西方经济的扩张,军事的侵略和政治的控制,其程度比佛教传入猛烈的多。短短几十年内,中国各阶层,尤其是知识界没有时间去消化新知识、去反思传统文化,而是被动地对西方文化做出反应,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塑造成不同的形态与流派。 从儒学的基础来看,纵观整个清代,从康熙、雍正、乾隆开始,清王朝利用儒家作为政治的控制工具,使得儒学政治化、工具化了。因为严酷的文字狱和严厉的思想控制,清代的知识分子几乎没有很了不起的抗议精神,乾嘉朴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是对儒学固有的学术方向的扭转,也是对儒学内在价值的桎梏。19世纪以来,当满清政权逐渐走向崩溃,这时的儒学就已经变成了游魂。因为儒学跟政权已经难分难解,所以政权崩溃的时候,儒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HHsH8qAiuV6gysdqCMl0SA

Posted in Articles, Book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6月8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儒学的困境与现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