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Text Scripts

2018年4月14日,纪录片《中国通史》第10集《周公摄政》之杜维明篇

杜维明:孔子呢,在开始的时候,他就反思对人的理解,人就是全面的人,而且怎么样通过人的自觉,人自己的努力,人自己的修养能够成仁。 以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孔子追求着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孔子在世时,他的主张始终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颠沛流离时如丧家之犬。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后,亚圣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然而,他的仁政主张依然没能被任何一位君王接受,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儒学依然没能成为治世之学,甚至内部还出现了裂痕。大儒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更因为主导焚书坑儒而被众多的儒者被为最大的仇敌,秦朝时期,儒学坠入深谷,儒家思想似乎将永远湮灭于历史烟云之中。在山东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珍藏着出自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彩绘绢本《孔子圣迹图》36幅,圣迹图,大部分展示的是孔子颠沛流离的一生,然而其中的《汉高祀鲁》图却描绘了一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

Posted in Hom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8年4月14日,纪录片《中国通史》第10集《周公摄政》之杜维明篇

2018年3月13日,杜维明:儒学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

9月20日上午,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辟雍广场开幕。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儒学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及嘉宾,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开交流。《儒风大家》现场参与报道。杜维明先生在开幕式致辞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仁们,朋友们:    我感觉到非常荣幸能够在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的开幕式发表一点感想。儒学现在根据对学术界的了解进入了第三期的发展,而这个第三期的发展经过了三代思想家的努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次大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五四时期的哲学家面对西方启蒙心态的冲击,试图重建儒家传统的理论体系,吸收了一些西方的思想,把儒家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现代精神的体现。    在过去几十年来,北美和台港所谓的新儒家在巨大变革的文化氛围中洞察生命存在的基本价值,深思人文精神的前景,为儒学开辟了哲学的领域。他们回顾人类精神文明的大传统,探索世界各大传统包括西方传统一些哲人的思考方式,表现出深具忧患意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那段时间儒学受到了很多冲击。    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最近20年来,大陆儒学展现了新的气象。不论从身心性命、从经世致用、从训诂考证或者整理国故,刚刚山东大学都是很好的例子,都有欣欣向荣的趋势。值得称道的是不少原来专门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决定奉献毕生之力,致力于儒学的教研事业。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和层次,比如关于身体的问题、心灵的问题、伦理的问题、美学的问题、政治制度或者一般所谓生活实践,都为儒学开辟了新的话语。所以从五四的哲人,通过北美和台港新儒家和现在中国大陆的儒者,一共积累了非常深厚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8年3月13日,杜维明:儒学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

2017年8月30日,杜维明:儒家应勇于面对挑战,提供新的普世价值

2017年8月13-14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启动仪式暨“学以成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大学哲学系及哲学学术机构的著名学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举。本文为杜维明教授在会议上的演讲。   各位学术先进,各位同仁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有关儒家普世价值的观点,其实也是我关于一个特殊的文化繁荣,如何走向世界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说走向张先生刚刚提出来的“后主客”关系中的天人合一的这样一个基本上的理念。   儒家传统是深涵地方色彩而又不断的走在世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中的。儒家源于曲阜,历经漫长的努力,成为了中原主要的思想学派,深刻的影响了政治、经济、家庭、社会,为中国建立了礼仪制度,培养了知识精英,还影响了世风民俗和执政者的行为,在延续中华民族历史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套理念。一群本来既没有政治权势,又没有经济资本的书生,主要通过教育,从理念实践,培养自我,转化世界,在道学为天下立的时代,开创出一个体现人文价值的天地。这个现象我认为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是极为罕见。孔子选择了一个入世的人生道路,在夏商周三代,千年以上的文化积淀中,创造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的意义世界。他的继承者——孟子、荀子和董仲舒,丰富了儒学,到了汉代,儒家的人文天地,已是多元多样,错综复杂。仁义礼智信,所谓的“五常”,经过宋代的儒者认真的研习,成为孔学的典范,也成为了儒家的核心价值。宋明以来,定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五常”基本观念,传播到了越南、朝鲜、日本等各个地方,包括越南陈、黎、阮三朝,还有朝鲜朝和德川幕府,都是儒学大盛的时期。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8月30日,杜维明:儒家应勇于面对挑战,提供新的普世价值

2016年5月22日,杜维明:现代年轻人正在体现儒家最基本的价值

由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致敬国学:2016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于2016年5月19日在北京故宫举行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凤凰网独家对话了现场嘉宾、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哲学研究院副主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杜维明。他表示国学大典不仅是为中华民族包括海外的华人创造一个新的文化认同,而且向世界说明我们这个新的认同是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之下为大家提供参照。恢复传统不是整理国故,而是让它活生生的鲜活的精神能够在我们世界体现出来。他觉得,儒家最基本的一些价值其实都是现代年轻人能够体现、应该体现的,而且正在体现的。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     今天非常感谢您来到凤凰网的国学大典,首先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时代,您认为传统国学对于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会提供哪些帮助?它在哪些方面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     传统其实是现代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传统和现代分开。活的传统是一个很开心的创造转化的过程,传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一种自我了解就是自我认同,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大家都在关切,我们现在经济发展、政治力量大了,我们的文化信息是什么,我们希望我们怎么样被了解,我们也希望了解世界。那么国学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基础学,它经过长期的发展,凝聚成了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仿佛就是一套典籍,可是它有非常深刻的客观的制度、文化方面的力量。我们现在尽量在恢复传统文化,这个恢复不是说是整理国故,这个当然是重要工作,而是让它活生生的鲜活的精神能够在我们世界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到世界各地方旅行的游客,他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他的行为他的态度,他和人之间的沟通,他所留下的印象都带着中国人的烙印。那么国学就希望通过这一种文化的陶养,对每一个中国人可以做出积极的贡献。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nterviews,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5月22日,杜维明:现代年轻人正在体现儒家最基本的价值

2016年5月19日,杜维明:国学生命力旺盛 不可缺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2016年5月19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正式拉开大幕。当日举行的“重建斯文:国学普及的使命与挑战”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哲学研究院副主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先生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杜维明: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感觉到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参加致敬国学大典的隆重仪式。《论语》“子罕”第八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陈寅恪在“海宁王静安先生墓志铭”中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他更强调,“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当然是国学大师。我引这两句话,是想表达一点我个人的意见,也就是“后死者得与于斯文”的幸运者向国学致敬的心意。我说“个人”,而不是“私人”,是想说一点“体之于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我愿意公诸于世,因为它是可以公开的、透明的,可以质疑,可以辩论,也可以反证,而不是不愿意分享、纯属隐秘的个人的意见。 国学是我国固有的学问,是阐释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学问,是研究中华文化何以有古有今而且延续了五千年还是生生不息的学问,是探讨中国传统如何返本开新,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学问。孔子的“斯文”,应该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作为一个集大成者固然有“斯文在兹”的信心和承诺,但我想“在兹的斯文”也正展现出他亲自缔造的“以君子成人之美”为共同事业的道德社群。因此,“斯文”不仅仅是一套典章制度,也是一种由礼乐教化长期培育而形成的生活方式,一个通过每个人包括他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而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孔子既是“斯文”的继承者,也是把“斯文”具体落实在生活世界的开创者。他所建构的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次类似“公民社会”的群体。二十世纪美国一个非常杰出的社会学家希尔斯(Edward Shils)尊称孔子是现代意义下“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始祖(ancestor)”。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

Posted in Hom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5月19日,杜维明:国学生命力旺盛 不可缺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2016年3月21日,杜维明:没有理由预设儒家在原则上是反民主的

儒学与人权、民主的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并不赞同白鲁恂(Lucian Pye)的如下观点——伊斯兰教的民主尚属可能,而“儒家民主”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我很重视他的诠释立场。作为杰出的政治学家,他对我们理解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深思熟虑的观点必须被提及。他通过对中国人精神—文化的社会化与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独裁心态——他视之为儒家学说的典型特征——在中国人的“心灵习性”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即使有建立亲近民主制度的良好意图,也会不可避免地失败。然而,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相信,有利的外部条件能使情况有所改观,而且没有理由认为文化不会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海内外似乎出现了一批声音渐强的学者,在明显没有政府资助或鼓励的情况下,出版了许多论著,探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实践与中国的治理方式并不相适宜。他们倾向认为一种不同类型的民主甚至是非民主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罗思文(Henry Rosemont)、安乐哲(Roger Ames),特别是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等学者做了很多工作,探询“人权”对社会幸福的有效性,以及就这点而言美国的情况。当然,质疑的目标并非人权本身,而是将个人主义作为人权的前提条件的自由主义观点。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丹尼尔·贝尔支持“非自由民主”的观点。

Posted in Hom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3月21日,杜维明:没有理由预设儒家在原则上是反民主的

【文章】2016年2月2日,杜维明: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2016年2月2日,阅览:360次 (哈佛大学中国哲学及历史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教授1995年3月20日第一次吴德耀纪念文化讲座于新加坡报业中心礼堂) 我的这个讲题——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范围很大,涉及的层次很多,接触的课题极为繁杂,但这并不只是纯粹的学术课题,或者是抽象的智性游戏,而是一个我认为既有现实性、前瞻性,并且很严肃,也很紧迫的学术课题。 我提出这个课题以及与此课题有关的一些相当片面的设想,已经有好几年了。最近五年,我特别感受到这个课题有深刻的意蕴,值得大家一起共同来讨论。不仅学术界、知识界和文化界应该重视这个课题,就是政治界、企业界和大众传播也应该予以关注。因为它联系到中华民族(广义上 的中华民族)如何进行自我了解,如何认识全球社群以及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塑造新型知识分子 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课题。首先,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文化中国是什么意思?它和儒家传统的关系应该怎样去定义?在这个背景底下,儒家伦理的基本取向到底是什么?然后,我想谈一谈儒家传统为文化中国塑造新型的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究竟如何?我希望这个设想能够契合吴德耀教授这位海南一代哲人所体现的人格风范。 文化中国这个课题,很多人提到,也有很多人讨论过。1987年,一批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海外的学者聚集在香港,想要创办一个在北京、台北和香港同时发行的杂志。那时,我们的共识,就是把这个杂志叫做《文化中国》。至于杂志的内容,不仅是讨论政治和经济课题,也会讨论文化课题。另外,傅伟勋先生也出过一本书,叫《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总之,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Lectures & Speeches, Multimedia, Publications,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文章】2016年2月2日,杜维明: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2011年12月5日,杜维明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新儒学国际会议

2011年12月5-7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哲学研究所、儒学研究中心,财团法人东方人文学术基金会·鹅湖月刊社,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台湾、香港、大陆两岸三地和美国、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学者共七十余人,围绕着“当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的会议主题,分别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探讨了当代儒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共发表中英文论文77 篇,其中有不少青年学者。当代新儒家第三代著名代表人物蔡仁厚、刘述先、杜维明分别发表了题为“当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当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的回应”、“面向2018 的儒家哲学”的主题讲演。高研院文化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彭囯翔教授在会议中发表了“牟宗三对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批判”的论文。 附 杜维明教授的讲稿,此稿为未修改的草稿,有相关意见敬请联系我们,讨论修正。 二十一世纪新儒家的愿景杜维明·北京大学 面对由现代西方启蒙心态导引的西化,现代化,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人类困境,“何谓人”的重新反思zho“新轴心文明时代”是在这一氛围中出现的。其实,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有先见之明的神学家如Raimon Panikkar和Ewert Cousins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理念。按照Cousins所编写的《世界精神性》巨作的原定计划,最后一卷“未来的新方向”由Panikkar担任主编就准备集中探讨第二个轴新时代的精神世界。 1989年我出任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的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积极推动的两大研究计划,其中之一即是“轴心文明的宗教对话”(另一计划是“文化中国”)。曾参加这一计划的学者还包括Steve Katz, H. Nasr, Wilfred Cantwell Smith和Huston Smith。除了探讨犹太,基督,伊斯兰,印度,佛,道,儒之间的对话之外,大家建议把原住民的宗教(如神道,夏威夷,也列入研究的范围。因此人类的精神传统都成为反思“启蒙心态”的资源。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早在1960年代Robert Bellah出版“宗教进化”以来“韦伯命题”和雅士柏斯在1949年提出的轴心文明的关系在欧美思想界从比较文明审视现代化的学者都已耳熟能详。如何理解轴心文明也是论辩的焦点。S. N. Eisenstadt 是开展这一论域的核心人物。 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季刊Daedalus曾出版“超越的突破”的专号集中讨论这一议题。哈佛的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是特邀编辑。表面上极有说服力的共识是轴心时代出现了上帝,梵天,罗格斯,天的理念。意味着“存有的断裂”和凡俗世界绝然不同的神圣世界成为人类的“终极关怀。”我坚决反对这种诠释的策略。因为这条思路过分凸现了一神教的特色。入世的儒家便成为“轴心性”不彰显的例外。以色列学者Alkana的策略是从“第二序思考”(second-order thinking)来定义轴心文明。  我比较同意这一提法。终极关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人自身。神学,数学是第二序思考,反思自我的修身当然也是第二序思考。可是我觉得仅从认识论切入似乎单薄些。对“轴心性”的理解应有“厚实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 我积极参加这一为期多年的论域,和欧美学术高人(不少是师友之间的同事)对话,讨论,辩难,重点是阐释儒家在世界宗教,哲学,及历史中的定位,发展,和可以为世界其他文明提供参照的价值。当然,我深信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可以为文化中国,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提供一条存活和繁荣的道路。犹太,希腊,印度和中国文明同是轴心文明的典范。都可以为新轴心时代做出贡献。根据“宗教演化”的思路,儒家第一期是从原始与远古走进历史(先秦两汉);第二期是从中世纪(the Middle Period)进入前现代 (宋元明清);第三期则是从现代步向未来。不过,Bellah 的新书,《人类演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到轴心时代,Religion in Human Evolution: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12月5日,杜维明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新儒学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