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面向》所收九篇文章,分成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含文章四篇)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设置和象征资源,集中讨论道、学、政的观念,重点则在标明儒家知识分子总的精神趋向的道德形而上学,孔子及其弟子所体现的核心价值通过修身与为己之学,为儒家伦理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三篇文章,是走进新儒学纪元的
知识远足,从意义深远的不同阐释方法的角度,具体描绘了儒学的面貌。新儒学袭用了古典
儒学遗产,其中蕴含的多元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作为公共行为的自我努力,有可能改变人类处境的儒学信仰。主动参与政治、对哲学见解充满活力的回应、对人文学术的真挚爱好,都是正当合理的儒家追求。况且,儒学的方式要求道德的正当纯洁优先于政治上有关自身利害的权宜之计,社会责任感隐身于沉默的思想之下,历史意识和文化意义在学术研究中完全连贯一体。
编辑推荐
《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面向)(精)/杜维明作品系列》编著者杜维明。本书是杜维明在1982年至1987年间所撰写文章的合集,所收录的文章各有侧重,试图藉此理解身兼儒家之道的历史典范和现代体现的儒家知识分子,从而对儒家知识分子进行了历史的和比较文化方面的考察。
在作者看来,儒家知识分子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是向着道、学、政等方向展开的,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某些精神,并有可能丰富现代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他试图通过阐发儒家知识分子的某些特征,发掘出“隐藏在累积而成的儒学人文传统中,学做一名学者(知识分子,或具有道德修养的人)的深厚蕴涵”,进而增强现代中国“文化人”观念的力量,同时确立起对儒学的信念。
目 录
北美版自序
新加坡版自序
牟复礼序
一 古典儒学中的道、学、政
二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三 儒家圣人:为己之学的典范
四 儒家修身的痛苦
五 刘因儒家隐逸主义解
六 刘宗周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性
七 早期清代思想中“学”的观念
八 论儒学第三期
九 反传统、整体观、耐心谨慎:
关于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追求的个人反思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