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第三次“中美核心价值对话峰会”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确立,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战略重心亦向亚太地区转移,两国利益的参差冲突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境下,讨论两种政治文明核心利益背后的核心人文价值,进而寻求二者对话与和谐共存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12月28日,由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主办,北京论坛组织委员会、斯坦福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文化中国基金会”协办的第三次“中美核心价值对话”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克莱蒙德旅馆召开。

此次对话可追溯到2011年4月中美两国高层领导共同倡议建立并日臻发展完善的“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当时由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论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李岩松博士和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北京论坛学术委员会顾问杜维明教授共同倡议,在北京论坛框架下创立“中美核心价值对话”,旨在依托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平台,充分发挥北京论坛、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学术优势,通过深入交流和直面对话,推动中美两国学者对双方核心价值的关注和思考,以期增进理解、扩大共识,进而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2011年秋和2012年秋,“中美核心价值对话”已经在北京论坛年会期间先后举行了两次。

本次在伯克利召开的第三次“中美核心价值对话”,接续前两次对话取得的成果,更汇集了新近成立的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的学术资源,旨在进一步凝结中美两国知识界精英的思想共识,争取对两国关系及人类共同价值的探索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与会的中美重要学者包括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伦理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杜维明(Tu Weimin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罗伯特·贝拉(Robert Bellah),斯坦福大学知名教授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罗威尔·迪特默(Lowell Dittmer)、社会学教授安·斯维德勒(Ann Swidler),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哲学教授史蒂芬·劳尔(Stephen Rowe),坦普尔大学宗教系天主教思想和跨宗教交流专业教授列奥纳德·斯维德勒(Leonard Swidler),以及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海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傅军、北京论坛秘书长严军等。

与会学者在一天的会期内,就“中美核心价值对话”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学术沟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如杜维明教授指出的,价值的形式与时俱进,但其核心内容则较为恒定。核心价值的对话重在打破成见,中美两国在对话合作以外别无选择。国人过去只看重美国的经济、军事地位,而对美国文化在宗教、伦理等方面的内在特性较为漠视。事实上,此次对话不仅为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而且也将开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美两个伟大民族间的平等对话足以催生出一种“对话的文明”(dialogical civilization),从而促进不同文明间进行真正深入的交流。

罗伯特·贝拉教授则从价值观动态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新自由经济两种中美共有的核心价值,认为二者带来了非常现实而深刻的影响,但其作用却并不总是那么正面。当前最大忧惧在于,中美两国正在愈来愈视对方为各自的主要敌人,有可能给21世纪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更需要两国知识精英与决策者运用智慧,探索两大民族在后冷战时代共存互信的新路。与会的多数学者对两国关系仍持乐观态度。他们寄希望于在年轻一代之间建立交流与互信,就价值共享、历史记忆、话语变迁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知名政治活动家阿米塔·艾奇奥尼(Amitai Etzioni)专门为本次对话寄送了题为《中美关系: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的论文提纲。他提出中美两国分别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既成势力和新兴势力,难免利益冲突和价值龃龉,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及时地消解紧张关系。艾奇奥尼教授提出外交对话、经济合作、军事协调等途径,指明由于中国并没有谋求全球霸权的野心,就美国的立场而言,实无包围或制衡中国的必要,并且应该允许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地区影响力。

连续三次的“中美核心价值对话”正延伸出两个具体研究计划:一是在人文整体的层面上,讨论人性、价值、宗教等普遍问题;二是偏重政策和实践方法,不仅对政府决策,对公共知识人也应该具有指导意义。与会的二十多位中美顶尖学者,通过坦诚的对话、讨论和共同研究,最终达成关于中美核心价值的若干共识。这些共识将通过两国主流媒体向全世界发布,以期对中美两国外交决策,和以两国关系为基础的全人类和平、共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Research.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