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IAHS Update

2012年9月20日-23日,嵩山论坛2012: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

论坛介绍: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终于认识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所体现的不同背景的“文化凝聚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植入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之中。 世界上有一种倾向,即凭籍“硬实力”去对抗。这也往往使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世界更加动荡。世界和平与文明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和谐对话,增进了解,加强理解去化解矛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通过展示各自的“文化吸引力” 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赢得普遍的尊敬,才能最终实现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这即是儒家所谓的 “潜移默化”。 世界如此,中国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然而,华夏民族的核心价值,如“仁、义、礼、智、信”、“清静无为”、人际关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礼尚往来”、和谐的社会实践,乃至“天下一家”,“殊途同归”,“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生观和宇宙观的思想都没有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也希望世界了解中国。 在文化学术领域,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总结历史、关注当下、放眼未来的人文平台。中华民族是一个关注学习和对话 的民族,五千年来崇尚和平。 正值世界矛盾冲突不断的时期,我们倡议建立一个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核心价值的对话平台,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和冲突,为全球社会走向“对话文明”创造条件。 为实现这一愿景,河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机构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共同发起创建“天地之中——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嵩山论坛”。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是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的以“天地之中”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遗产,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天地之中”举办的嵩山论坛,旨在推动华夏文明向全球多元文明开放、交流、对话、反思、学习、创新。嵩山论坛以国际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创建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论坛立足中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面向世界,增进各国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达到相互尊重与学习、共同进步和繁荣的目的。 本届嵩山论坛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南登封市人民政府承办,于2012年9月20日至23日在中国河南登封举行。2010年第34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河南登封之嵩山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建筑包括嵩阳书院、中岳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会善寺、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8处11项,构成了一部华夏中原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真实载体和生动体现。本届论坛以“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为主题,在这个以“天地之中”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圣地,邀集国内外对世界诸文明深有研究的知名学者,交流对话,共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面世界开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2年9月20日-23日,嵩山论坛2012: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

2012年8月25日, ”儒学席明纳“第三次活动

继6月23日、7月28日举行两次活动之后,由高研院杜维明院长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老师组织的儒学席明纳活动,将于2012年8月25日下午三点在高研院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主要研读周易的乾坤卦,预计有北京各高校的二十多位学者参加。欢迎各位同学前来参加,进行讨论。 《周易·乾坤》 干: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干干,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ctivities, Home, IAHS Update, Other activities | Comments Off on 2012年8月25日, ”儒学席明纳“第三次活动

2011年12月5日,杜维明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新儒学国际会议

2011年12月5-7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哲学研究所、儒学研究中心,财团法人东方人文学术基金会·鹅湖月刊社,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台湾、香港、大陆两岸三地和美国、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学者共七十余人,围绕着“当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的会议主题,分别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探讨了当代儒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共发表中英文论文77 篇,其中有不少青年学者。当代新儒家第三代著名代表人物蔡仁厚、刘述先、杜维明分别发表了题为“当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当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的回应”、“面向2018 的儒家哲学”的主题讲演。高研院文化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彭囯翔教授在会议中发表了“牟宗三对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批判”的论文。 附 杜维明教授的讲稿,此稿为未修改的草稿,有相关意见敬请联系我们,讨论修正。 二十一世纪新儒家的愿景杜维明·北京大学 面对由现代西方启蒙心态导引的西化,现代化,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人类困境,“何谓人”的重新反思zho“新轴心文明时代”是在这一氛围中出现的。其实,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有先见之明的神学家如Raimon Panikkar和Ewert Cousins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理念。按照Cousins所编写的《世界精神性》巨作的原定计划,最后一卷“未来的新方向”由Panikkar担任主编就准备集中探讨第二个轴新时代的精神世界。 1989年我出任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的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积极推动的两大研究计划,其中之一即是“轴心文明的宗教对话”(另一计划是“文化中国”)。曾参加这一计划的学者还包括Steve Katz, H. Nasr, Wilfred Cantwell Smith和Huston Smith。除了探讨犹太,基督,伊斯兰,印度,佛,道,儒之间的对话之外,大家建议把原住民的宗教(如神道,夏威夷,也列入研究的范围。因此人类的精神传统都成为反思“启蒙心态”的资源。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早在1960年代Robert Bellah出版“宗教进化”以来“韦伯命题”和雅士柏斯在1949年提出的轴心文明的关系在欧美思想界从比较文明审视现代化的学者都已耳熟能详。如何理解轴心文明也是论辩的焦点。S. N. Eisenstadt 是开展这一论域的核心人物。 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季刊Daedalus曾出版“超越的突破”的专号集中讨论这一议题。哈佛的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是特邀编辑。表面上极有说服力的共识是轴心时代出现了上帝,梵天,罗格斯,天的理念。意味着“存有的断裂”和凡俗世界绝然不同的神圣世界成为人类的“终极关怀。”我坚决反对这种诠释的策略。因为这条思路过分凸现了一神教的特色。入世的儒家便成为“轴心性”不彰显的例外。以色列学者Alkana的策略是从“第二序思考”(second-order thinking)来定义轴心文明。  我比较同意这一提法。终极关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人自身。神学,数学是第二序思考,反思自我的修身当然也是第二序思考。可是我觉得仅从认识论切入似乎单薄些。对“轴心性”的理解应有“厚实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 我积极参加这一为期多年的论域,和欧美学术高人(不少是师友之间的同事)对话,讨论,辩难,重点是阐释儒家在世界宗教,哲学,及历史中的定位,发展,和可以为世界其他文明提供参照的价值。当然,我深信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可以为文化中国,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提供一条存活和繁荣的道路。犹太,希腊,印度和中国文明同是轴心文明的典范。都可以为新轴心时代做出贡献。根据“宗教演化”的思路,儒家第一期是从原始与远古走进历史(先秦两汉);第二期是从中世纪(the Middle Period)进入前现代 (宋元明清);第三期则是从现代步向未来。不过,Bellah 的新书,《人类演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到轴心时代,Religion in Human Evolution: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Multimedia, Text Scripts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12月5日,杜维明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新儒学国际会议

2011年11月19-20日,“儒学与儒学史研究之前景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年12月19-20日,北国初冬清寒,不过,国内外、两岸三地的学者仍以极大的热忱会聚北京大学临湖轩,开展了主题为“儒学与儒学史研究之前景与展望——环绕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所作的反思”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于年初就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荣开先生的组织下开始筹办,全面完成准备工作后,于19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与会学者有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三联书店资深编辑孙晓林女士及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和内陆的知名学者,如包弼德、蔡涵墨、田中秀树、金春峰、张元、李明辉、杨儒宾、陈来、彭国翔等。 会议由杜维明先生做开幕致辞,杜先生热情欢迎到会的学者和嘉宾,并对陈荣开教授的细致工作表示感谢。他提到《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的出版是“文化中国”学术界的大事,关于该书有30多篇学术评论,这是一个文化现象,代表了一种新的潮流。一位文化学者必须了解政治、经济问题,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必须对时代有敏感,这也是开展朱熹哲学研究和以后儒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随后,孙晓林女士概述了三联书店关于余英时著作的出版历史,并通过余先生著作的销售状况,生动说明了国内读者对余先生的重视与支持。余先生著作的出版热忱在国内从未间断,他的历史文化情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回应。 会议围绕着《朱熹的历史世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致形成四种态度,有些学者高度肯定余先生的研究范式,并将其积极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之中,如金春峰先生认为余先生方法论的示范意义将对整个中国思想史、政治史与知识阶层史的研究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并表示其个人在这一方法的示范下,立刻展开了朱熹研究的一些新领域;有些学者客观肯定了余先生著作的价值,并认为其研究范式对儒学研究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如杜维明先生;针对这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余先生的研究思路不是对儒学的挑战,而是一种补充,如彭国翔先生;也有一些学者对余先生的著作提出了一些质疑,如包弼德教授认为“内在逻辑”一说是信仰问题,不适用于历史学研究。此外,会上也有一些年轻学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表达了对宋代理学的理解,如田中秀树先生、任峰先生等。 两天的会议里,学者们梳理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历史脉络,讨论了《朱熹的历史世界》给当代学者带来的启示,并展望了儒学研究的发展前景,意义重大。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11月19-20日,“儒学与儒学史研究之前景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年11月8日,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为高研院捐赠“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

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Turkish Women’s Cultural Association, TURKKAD, Istanbul)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协会主席哈利妲·卡玛丽努尔·萨尔古特(Halide Cemalnur Sargut)与杜维明院长签订了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The Ken’an Rifa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hip of Islamic Studies)协议。 2011年11月7日,高等人文研究院举办了“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设立庆典暨中国伊斯兰研究的当代价值”大型学术活动。土耳其驻中国大使中国大使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Murat Salim Esenli)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致辞。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副校长李岩松等出席了此次仪式。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伊斯兰研究专家威廉·柴提克(William C. Chittick)发表了主题演讲。 当天下午举办了“儒家-伊斯兰对话”研讨会,为中外伊斯兰研究的发展与交流做出了贡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相关院系的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的设立加深了高等人文研究院在文明对话、普世伦理方面研究的进展。 2011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了隆重仪式,设立“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教授”。吴志攀常务副校长、土耳其驻中国大使埃森利先生、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会长萨尔古特女士、著名学者威廉·柴提克教授、村田幸子教授,土耳其代表团40余人和北大师生200多人出席。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主持了仪式。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代表北京大学向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森利先生和捐赠方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的全体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吴校长指出,“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教授”在北京大学设立,是杜维明先生领导的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为世界文明对话建立的一根重要支柱,不仅会推动北京大学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也使更多的学者有机会深入对话,增进了解,并提高国际学术界对“回儒对话”的文化热情。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一贯致力于推动人文领域的学术交流。为此于2010年成立了高等人文研究院。此次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向捐赠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教授,将在人类和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吴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对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的捐赠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会长萨尔古特女士发表了讲话,她谈到在今天研究伊斯兰文化的重要意义,强调了苏菲主义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并且介绍了康安•理法和以她的名字命名此讲座教授的原因。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非常感谢这次捐助使高等人文研究院得以开始深入地研究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传统之一。康安·理法伊斯兰讲座教授的设立,既能让学生们在哲学、神学、宗教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接受到别开生面的深入教育,也将帮助学者们深入地研究伊斯兰世界中尚未被中国学术界探索过的研究领域。在未来十年中,每年至少会有一位杰出的伊斯兰学学者常驻北大,举办学术研讨会并讲授课程。在伊斯兰哲学方面深有造诣的威廉·柴提克教授和在中国穆斯林思想研究方面的专家村田幸子教授,已应邀成为第一批讲席学者,于2012年春季来北京大学做三个月的访学。这不是一次孤立的学术探险,而是在北京大学建立跨文明对话氛围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看到几大文明的研究学者能够接连不断地常驻燕园。如果能使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学者在自由而公开的论坛上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对于整个大学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希望康安·理法伊斯兰讲座教授的建立能够成为一个优秀范例,激发跨文明对话的进一步发展。 仪式结束之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著名学者威廉·柴提克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伊斯兰研究的现代价值》的主题报告。 下午,在高等人文研究院举办了“回儒对话”工作坊。来自中国、美国和土耳其的多位教授就回儒问题展开了对话。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沙宗平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村田幸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周燮藩教授、土耳其法提赫大学经济学系ZehraVildanSerin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杨圣敏教授和美国Archery Capital首席执行官Enrich Ozada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之后所有参会者参加了圆桌讨论。 附: 吴志攀副校长发言稿 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教授设立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埃森利大使、尊敬的哈丽姐.佳玛丽努尔.莎古尔特女士、尊敬的土耳其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教授的设立仪式(Ken’an Rifa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Islamic Studies)。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真诚地欢迎土耳其驻华大使(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ctiviti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11月8日,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为高研院捐赠“康安•理法伊斯兰研究讲座”

2011年11月2日-19日,杜维明教授与贝拉教授的文明对话

2011年11月2日-19日,高等人文研究院邀请世界宗教社会学权威罗伯特·贝拉教授来北京访学18天。期间,贝拉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北京论坛:高等人文研究院与北京论坛合办杜维明院长与贝拉教授的大型文明对话活动,推动了高等人文研究院在文明对话与普世伦理方面的研究。同时,贝拉教授客座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虚云讲座”、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燕京艺术讲座”、以及社会科学院宗教所进行学术报告,推动了深度中美学术交流。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是美国重要社会学家,主要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其著作在社会学与宗教学有广泛影响。在2000年,贝拉教授获得了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的国家人文奖(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土豆视频链接:https://video.tudou.com/v/XODI1NzYwMzQw.html?spm=a2h0k.8191414.0.0&from=s1.8-1-1.2

Posted in Dialogues & Discussions, Home, IAHS Update, Multimedia, Video | Comments Off on 2011年11月2日-19日,杜维明教授与贝拉教授的文明对话

2010年11月13日-14日,“中国哲学的身体维度”第二次工作坊

2010年11月13-14日,本次会议由杜维明院长发起,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举办此次的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学术研讨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再林教授主持,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探讨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身体维度”这一主题,就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能否成立,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能否带来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身体研究能否为人类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提供不同于西方的解答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会议为高等人文研究院就身体维度这一重要课题的第一次讨论会,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有前沿性意义。参加会议的学者包括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张祥龙教授、张再林教授、王庆节教授、张曙光教授、李河研究员、杨大春教授、陈立胜教授。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1月13日-14日,“中国哲学的身体维度”第二次工作坊

2010年11月3日-7日,杜维明教授与莫特曼教授开展了基督教-儒学之间的文明对话

2010年11月3日-7日,应高等人文研究院邀请,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基督教加尔文派神学家于尔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来北大访学。期间,杜维明教授与莫特曼教授开展了基督教-儒学之间的文明对话,就神学与生态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推进了中外文化的思想学术交流。 莫特曼教授随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北京论坛。促进了北京大学和海外著名学者的交流,有助于提升了北京大学的国际性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性。 于尔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系统神学荣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Systematic Theology),当代极负盛名的神学家。他因《盼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而知名,在基督教终末论方面有新的贡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ürgen_Moltmann

Posted in Dialogues & Discussions, Home, IAHS Update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1月3日-7日,杜维明教授与莫特曼教授开展了基督教-儒学之间的文明对话

2010年10月19日,“蒋经国基金会” 学术访问团参访北大高研院

2010年10月19日,金秋灿烂,落叶缤纷,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学术访问团(Chiang Ching-Kuo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一行,参访了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双方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章桂堂会议厅举行了简短精要而视野开阔的学术交流会,并约定了下一步的交流时间以及长期的合作计划。 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学术访问团由蒋经国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前“教育部长”毛高文任团长,蒋经国基金会执行长、“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朱云汉任副团长,代表团成员有“中研院”黄一农、黄树民、陈永发、黄进兴四位院士,以及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黄俊杰、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永茂、“中研院”人文社会中心主任章英华、蒋经国基金会副执行长王瑷玲等。北京大学方面的参会者,有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副院长关世杰、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杨煦生,哲学系系主任王博,人口所所长郑晓瑛,历史系教授邓小楠、高毅、罗志田、朱凤翰、牛可,社会学系教授马戎、王铭铭,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等。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寻找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并探讨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行性。会议由关世杰主持,杜维明、朱云汉分别做主题报道,台湾学者、北大学者轮流发言,相互评论启发。杜维明指出,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回答人文社会学科、中国文化能够对世界有什么意义;在这样的目标下,海峡两岸能够有什么样的合作交流。朱云汉指出,现在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增多,台湾学者热切希望能够跟大陆合作,借助大陆丰富的文献资料、人员力量来更多的合作,也发展出更好的研究模式。两岸学者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黄一农院士介绍了他用现代信息资源研究红楼梦的收获,马戎教授介绍了对新疆甘肃民族问题的研究,黄树民院士同样关注近代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王博教授提出了经学与中国哲学的新研究进路。黄进兴院士反思了现有历史研究模式的缺陷。杨煦生教授对于汉学概念作了整体的梳理。陈永发院士对于近代史研究受政治影响的问题做了反思。邓小楠教授介绍了已经进行的关于政治史的全球合作研究,其他各位学者也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学术发言后,学者们进一步对于两岸合作交流的细节做了具体的讨论,黄进兴院士介绍了史语所举办研习营的情况,陈永发院士也提出要把两岸研究真正融合。最后,杜维明与朱云汉代表双方商定了下一次交流工作的具体议程,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圆满完成会谈。 附参会者引言题目: 1、朱云汉(蒋经国基金会执行长,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二十一世纪两岸人文社会科学的机遇与挑战 2、黄一农(中研院院士,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中心主任)引言题目:E考据时代与文史研究 3、黄树民(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民族所所长、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谈社会科学在多元社会能扮演的角色 4、陈永发(中研院院士,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通过历史资料检验的近现代史  5、黄进兴(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汉学如何在后现代中自处 6、黄俊杰(台湾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特聘研究员)引言题目:海峡两岸儒学研究的新展望 7、赵永茂(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政治学系教授)引言题目:二十一世纪两岸政治学的共同挑战与机会 8、章英华(中研院人文社会中心主任、中研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引言题目:海峡两岸社会转型的比较:与社会学的对话 9、王瑷玲(蒋经国基金会副执行长,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引言题目:文化思维中之文学批评语境与文学经典性之建构

Posted in Activities, Home, IAHS Update, Research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10月19日,“蒋经国基金会” 学术访问团参访北大高研院

2010年9月28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揭牌典礼

2010年9月28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简称高研院)揭牌典礼在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副校长刘伟,副校长李岩松,高研院院长杜维明及北大人文社科院代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均出席了此次典礼。典礼由关世杰教授主持。 周其凤校长发表致辞,他首先向杜先生和高研院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祝贺。在讲话中,周校长回顾了北京大学建校百余年以来的人文传统与民族命运的密切关联,并认为高等人文研究院的成立在北大人文学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还指出了高研院自从筹办以来对整合北大学术资源做出的重要贡献,相信由高研院推动的“启蒙反思”、“儒学创新”等讨论领域必将为国内外学术对话提供更多更加宽广的平台,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进程。在致辞的最后,他衷心地提出期待,希望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不仅为北京大学的人文学发展注入一股活力,也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转折点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杜维明院长介绍了高研院的现状。高研院下设“文化中国”、“文明对话”、“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燕京中心”等四个研究中心,将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以此为基础制定学术计划并推动若干研究项目的开展。杜维明院长希望通过高研院的工作提高国内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东西文化的核心价值创造平等对话的机会。 北京大学汉学家研究基地,宗教文化研究院,儒学研究院以及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的代表分别致辞,表示了对高等人文研究院成立的祝贺,并希望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上和高研院展开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具有综合性、前瞻性的人文学研究。 在接下来的主题演讲中,来自人文社科不同院系的马戎、李强、张祥龙与杜维明四位教授分别就“文化中国”、“启蒙反思”、“儒学创新”与“文明对话”四大领域发表观点,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出发展示出了这些主题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和拓展空间,并且非常认可杜维明教授指出的“在文明对话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他者,而且要反思自身的传统,以更开放的姿态促成一种‘对话的文明’的形成。” 在典礼后,周其凤校长与杜维明院长共同为高等人文研究院揭牌。 附简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PKU),简称高研院(IAHS),于2008年经北京大学批准开始筹备,2010年9月28日正式成立,是集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研究与教学机构。高等人文研究院立足中国传统,致力于具有国际性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以促进人文学内部、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交流,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反思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化。高等人文研究院首任院长由杜维明教授担任。

Posted in About Tu, Activities, Biography, Home, IAHS Update, Services | Comments Off on 2010年9月28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揭牌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