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03

2003年8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杜维明:人文学和高等教育

【摘要】:近年来,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大学东亚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哲学和儒学研究教授杜维明先生曾多次就人文学及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人文学普遍被边缘化的现象,作过精深的阐述。杜维明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向一直非常关注。2002年9月17日,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风泰和中国高等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副校长就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问题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杜教授和来访的校长们就人文学和大学教育作了一次座谈。本文是基于杜维明教授这次谈话的内容整理、加工和编辑而成的,成稿后杜教授百忙中审阅并予以首肯。 2003年8月第24卷第4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近 年来 , 高等院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大陆普遍使用的一种称法, 在美国则称 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而在香港则称为“ 博雅教育”, 在台湾通称为“ 通识教育。” 虽然不 同地区对这一类教育的推广和重视出自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实际需求, 但是各方都一 致认为,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 高校应该注重通识教育, 提供人文训练, 培养人文素质。通识教育与人文学紧密相连, 人文学是通 识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介绍通识教育, 或是博雅教育, 或是素质教育时, 确实离不开对人文学科的内涵作一澄清。 何谓人文学? 中国大陆的学术界通常把学术领域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而人文学则属社会科学之 列。这种分类与别的国家很不一样。在美国 , 学科通常分为自然科学(sciences)、人文学(humanities)和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三部分。人文学为humaniti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03年8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杜维明:人文学和高等教育

【访谈】2003年第八期,《哲学研究》,全球化条件下的文明对话——杜维明教授访谈录

杨学功(以下简称“杨”):据我所知, 早在亨廷顿 ( Samuel Huntington)提出 “文明冲突 论” ( 1993 年)之前很多年, 您就开始致力于倡导和实践 “文明对话” 了。但是现在开展文 明对话, 毕竟离不开全球化的背景。 杜维明(以下简称“杜”):有些学者认为, 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新现象, 而是以前在历 史上出现的某些现象的急速、 加速的发展。我认为可以这样看:以前的历史上, 就有类似于 全球化的现象, 比如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传统, 通过商人, 通过军事, 通过学人, 通过传教 士, 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了, 也就是已经有了全球化的过程。世界三大宗教, 都没有特定 的文化形式, 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它都可以掌握。世界上有一些与其特殊的文化形式不可分 割的宗教, 如日本的神道。而儒家绝对不仅是中国文明的体现, 也是东亚国家文明的体现, 在东南亚、 南亚也有发展的潜力。 但是, 在从西化到现代化的理论论说中,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访谈】2003年第八期,《哲学研究》,全球化条件下的文明对话——杜维明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