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对真实存在的探索(上)
导读:与前几篇推送不同,杜维明先生这篇关于熊十力的文章是一篇研究论著。事实上,这不是一篇仅仅对熊十力其人其学进行一般性论述的思想史研究论文,杜先生在文中试图回应的是以列文森为代表的,在现代与前现代二分的线性进步史观下对中国思想传统一种误解。在这种误解之下,晚清民国学人对传统学术的反思被简单地看作情感性的,“他们在情感上依恋着他们的‘历史’,但在理智上则献身于外来的‘价值’。”杜先生认为,身处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语境下,熊十力为代表的众多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思想诚然有其民族主义面向,但他们的学术与生命绝不是简单的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应激反应。“他的价值取向在性格上是儒家的,但是他着手研究的问题却在极为宽广的层面上,因为他所探究的是人类存在的永恒问题。”
本文原文为英文,见于杜先生1979年出版的专著Humanity and self-cultivation,本篇推送根据武汉出版社《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整理。由于文章较长,将分三次进行推送。
1 现代中国的儒家思想
在研究一般的儒家思想及其特殊的现代转型中,常常易犯的错误之一是过分简单化。这种错误所采取的形式,或是有意企图把一个先入为主的范畴强加于庞大的儒家典籍之上,或是毫无区别地使用“儒家”一词来涵盖中国文化史上许多尚未厘清的事物,这两种倾向都是扰乱思想的。前一种易于忽略与人类精神价值有关的人类经验的全部领域;而后者则倾向于根据未经梳理的社会心理模式说明复杂的动因结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一个以世袭为原则的官僚制度和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有密切联系。但是,如果把家庭观化约成一种土地均分主义、家庭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话,那就忽略了它的伦理宗教性格。
当然,作为过去数千年中国思想主流的懦家思想在传统中国有其深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根基。但是,即使那些根基彻底地被摧毁了,我们也不能因此得出儒家思想失去了它所有的人类相关性的结论。实际上,当代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儒家思想中找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智慧,而是人文主义尝试的宝藏,而这些尝试对他们自己的存在具有深远意义,并与他们对现代世界之重要问题的认识有关,这些看来并非是不可思议的。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0c5lMS5A5a7C9JNe5YOp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