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期继续推送杜维明先生《二十一世纪的儒学》第四章。孔子的“学”,不仅是德性伦理,还是关怀伦理。“学”不仅要“成己”,还要“成人”、“成物”。同时,儒家伦理还是一种对话的伦理。孔门以师友夹持、共同进学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求学的共同体,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儒者在日常世界之中追寻“道”,在“礼”构建的伦常生活之中参证“仁”。
下面再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行,是伦理学问题;一个是有什么希望,是关于神学或者说宗教学的问题。现在汉学的主流是把儒家所代表的德性伦理和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发展出来的德性伦理来互相比较。基本的观点是:德性伦理与习惯一样,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条路线比较接近荀子,但站在孟子的立场也可以接受。
01学习与关怀
首先,要有一个学的过程。学做人的学问是永恒的、无法停止的过程,而且绝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孔子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学不厌,教不倦”。“好学”这两个字在《论语》里有特别的用法。在《论语》里只有两个人能称之为“好学”,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孔子自己。他认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的自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短的“精神”自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一个学的过程。我的评断是: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德性伦理,也是一个关怀的伦理(care ethics)。阳明所讲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所希望的不是了别、认知,而是一种关怀。他所关怀的不仅是人,还包括物。如果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对人和地球的关系有一个新的了解,就是要重新考虑人和地球的关系,即人类和地球的关系。这问题现在讨论的很多。地球宪章(The Earth Charter)提出“所有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要“尊重和关心生命共同体”。你要把它当作活物,不要把它当作死的物质世界。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Xj9V2GbAchqF2rxr47IP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