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16

[:en]On February 28 2013, The 5th Global Forum at United Nations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 in Vienna, Austria[:zh]2013年2月27日,杜维明院长在联合国全球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en] On February 2013, to begin the day of 5th Global Forum at United Nations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 in Vienna, Austria, Prof. TU Weiming, the founding dean of Institute of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Pr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ctivities, Other activities | Comments Off on [:en]On February 28 2013, The 5th Global Forum at United Nations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 in Vienna, Austria[:zh]2013年2月27日,杜维明院长在联合国全球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en]Tu Weiming Wins Prestigious Award, Explains the ABC of Confucianism[:zh]2013年1月18日,杜维明院长荣获CCTV2012年度“中华之光”大奖[:]

[:en] BEIJING (CNTV) – Professor Tu Weiming is awarded the CNTV Personality of the Year Award 2012 for Dissemina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Tu Weiming was introduced by Christian Murck, the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and a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ctivities, Honors, Other activities | Comments Off on [:en]Tu Weiming Wins Prestigious Award, Explains the ABC of Confucianism[:zh]2013年1月18日,杜维明院长荣获CCTV2012年度“中华之光”大奖[:]

[:zh]2012年11月22日,杜维明院长主讲“才斋讲堂”[:]

[:zh] 2012年11月22日晚,北京大学才斋讲堂第50讲在二教107教室拉开帷幕。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杜维明院士,以“儒学创新的哲学反思”为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儒学中自我、社群、自然与天道概念的理解以及针对儒学未来发展走向的主张。研究生院刘明利副院长主持讲座。 杜维明教授首先明确了儒学的三段历史分期。他指出,儒学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时期为曲阜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儒学得到初步发展并逐渐被大范围地接受,象征着儒学从曲阜走向中国;第二时期为宋明儒学时代(11世纪—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儒学吸收了道、佛的观点,逐步传播至东亚各国并产生重要影响,象征着儒学从中国走向东亚;第三时期为新儒学时代,这一时期儒学在曲折中得到复兴,涌现出一大批复兴儒学的学者,潜藏着儒学从东亚走向世界的趋势。 在明确儒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杜教授介绍了儒学的三个显著特征。通过对“儒学在西方传播过程中的语言障碍”、“日本武士道精神同儒学的结合”、“‘文化中国’同儒学的关系”等议题或者现象的分析,杜教授指出,儒家不仅是跨时代的现象,更是跨文化的存在。杜教授又分析了来自政治、历史、心理、哲学等领域对儒学的研究观点,指出儒学拥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之后,杜教授深刻分析了儒学的分层性,他认为儒学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分布在精英阶层和民间,而儒学在民间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对知识阶级的影响力。 最后,杜教授详细阐述了解儒学的途径。他指出,了解儒学必须顾及道(核心理论)、学(学术系统)、政(实践运用)三个范围。他认为,儒家的核心理论是“仁”,因为儒家任何一个理论观点都和“仁”产生联系,离开“仁”便失去了价值,并且其他理论价值都在丰富“仁”的观点。儒家的“仁”作为理论的核心,不具备真理成分也并非教条,它在反映人的社会性的同时也彰显着人的主体性。杜教授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儒学,促进儒学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 [:]

Posted in Activities | Comments Off on [:zh]2012年11月22日,杜维明院长主讲“才斋讲堂”[:]

2016年12月19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心性儒学的政治面向

导读:上次我们讨论到“以身体之”的“体”所指引的知识内化与学以成人。今天我们将进入“心”这一主题。毫无疑问,在身、心、灵、神当中,心是最为核心、最为丰富的一个层次。之所以核心,是因为从孟子到阳明,“心”始终是修身成人的中心;之所以最丰富,是因为“心”关切的远远不止是一个人自身的心性修养。无论大体小体,还是人与社会、人与天地,都是一体贯通的。“心学”不仅仅是道德修养之学,而是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与政治意涵。 2010年7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心学的文化与政治含义——杜维明思想研讨会”。会上,杜先生对他的哲学思想主旨作了阐释和总结,并逐一回应了与会学者的评论和问题。在这次讲话中,杜先生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心学的文化与政治含义: 首先是对心学传统的考察和当代世界哲学转型的反思。心学的根基在孟子到阳明的心性之学,从人之为人的根本开始,推己及人到各种家庭、社会、政治问题,甚至从哲学反思到文明对话都离不开心学关于人的基本看法,今天对心学的推动将有助于打破中国哲学学术与思想对话的困境; 其次是对恻隐之心的深入思考及这种思考对当今儒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心学认为人性的根基在于恻隐之心,而今天我们要走出近代史上的启蒙心态以开辟儒学复兴的全新道路,要回到儒学根基上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现代儒学思想体系; 第三点是面对21世纪,要把儒家放到多元宗教的体系里来考察,让儒家更加具有开放和对话的精神,对普世价值的相关命题展开讨论,从而深化世界文明对话的成果。 接下来的两次推送,我们就将以杜先生的这次讲话为中心,对精神人文主义在个人这一维度上,在“心”这一主题下的内容加以展开。 (本文由温海明与Ralph Weber整理,省略评论者的发言,并就杜先生的发言做了删节。二级标题为编者添加。)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Rxjd025lvD_5v_L–tjcvg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19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心性儒学的政治面向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校报》,杜维明:21世纪的儒学何去何从?

杜维明,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现 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副主席、院士,世界哲学大会 常务委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上,杜维明先生的《二十一世纪的儒学》专著荣获国学成果奖。校报记者 见到他时,他刚从韩国讲学归来不久。76 岁的杜维明无疑是繁忙的。采访的第二天,他便在北大主持主题 为“儒家思想在启蒙时代的译介与接受”的国际学术工作坊;12 月 8 日又在英杰交流中心对话台湾经济学 家孙震,探讨“企业伦理与儒家传统”;他还在协助推动世界哲学大会 2018 年首次在中国召开……将近耄 耋之年的他仍在不停、不懈地与时间赛跑,期望将儒学推向更高、更广的平台。 “为公”的儒学 许多人常常将儒学看作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但在杜维明看来,这是对儒学的曲解。实际上,儒学 入世的特点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社会解体的社会现实,孔 子迫切希望百姓的生存环境能得到改善,而孔子认为,改造社会的切入点便是“人” 。 儒学很少讨论“人是怎么来的”,而更关注人是什么、人该是什么。在杜维明看来,儒学中的“人”以 “仁”为核心,与天、地、社会相连,与宇宙大化同步发展。人不是孤立绝缘的个体,而是关系网络的中 心点。人的存在更有超越的一面。人活在世上需要承担“天命”,完成天赋予的协和万邦、协调天人关系的 职责。可以说,人不仅是宇宙的观察者、欣赏者,还是天地万物转化的积极参与者。“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在儒家看来,宇宙的大化与人的自我发展成全是同步的。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校报》,杜维明:21世纪的儒学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