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Interviews

[:en]Interviews with Prof. Tu and by Prof. Tu[:]

2013/11/09-Interview_Tuweiming_Part A by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

杜维明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 Video.tudou.comhttps://video.tudou.com/v/XNjMyMzkwNzQ0.html?spm=a2h0k.8191414.0.0&from=s1.8-1-1.2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nterviews, Multimedia, Video | Comments Off on 2013/11/09-Interview_Tuweiming_Part A by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

2013/11/09-Interview_Tuweiming_Part B by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

杜维明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 Video.tudou.comhttps://video.tudou.com/v/XNjMyMzkwMjEy.html?spm=a2h0k.8191414.0.0&from=s1.8-1-1.2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nterviews, Multimedia, Video | Comments Off on 2013/11/09-Interview_Tuweiming_Part B by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

2013/11/09-Interview_Tuweiming_Part C by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

杜维明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 Video.tudou.comhttps://video.tudou.com/v/XNjMyMzkwMjc2.html?spm=a2h0k.8191414.0.0&from=s1.8-1-1.2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Interviews, Multimedia, Video | Comments Off on 2013/11/09-Interview_Tuweiming_Part C by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

2013年9月23日,杜维明:学习西方回归传统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导读]今年8月,杜维明等为中国争取到了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办权,为此,杜维明兴奋地说,经济发展起来后中国需要哲学,为荒芜的人心寻找意义,现在复兴的国学热不会消散。 导语: 新书《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出版,腾讯文化专访谈王阳明价值及儒家传统与国学。 上世纪60年代,正在哈佛大学读博的杜维明,接到秦家懿来自澳洲的电话。秦家懿问他:“听说你要写王阳明的论文,我能不能写?”杜维明笑着回答:“开玩笑!西方写马丁•路德的有一千以上的博士论文,我们两个分享王阳明还不行吗?你随便写,我怎么写都跟你写的绝对不同。”果然,两人的论文出来,秦家懿写王阳明的智慧,范围很大。而杜维明写了青年王阳明的思想历程。这两篇论文,就是前年引进大陆的《王阳明》(秦家懿),与新近出版的《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杜维明)。前者出版一年多时间,已卖过2万册,重印两次,在学术圈内形成一股热潮。   为什么只写青年王阳明?杜维明说他当年只有二十多岁,不能完整了解王阳明的学问和观点,他想从“体证”的方向去了解王阳明。如今,杜维明已是古稀之年,作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对王阳明和儒家的认识早已今非昔比,如何看待王阳明在儒家的位置?怎样理解心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杜维明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   2010年,古稀之年的杜维明从哈佛来到北大,建立了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并任院长,在中国大陆推广儒学,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儒家,本是入世哲学,“学问不出阃帏之间”。杜维明在台湾长大,讲着略带台湾腔的普通人,他对人彬彬有礼,毫无学究气。   今年8月,杜维明等为中国争取到了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办权,为此,杜维明兴奋地说,经济发展起来后中国需要哲学,为荒芜的人心寻找意义,现在复兴的国学热不会消散。 来源: 腾讯文化 邓玲玲/采 2013 年 9 月 23 日 https://cul.qq.com/a/20130923/016348.htm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3年9月23日,杜维明:学习西方回归传统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文章】2013年9月3日,杜维明:我相信中国文化不会死

73岁的老教授杜维明穿着竖条纹衬衫、牛仔裤,一坐下来,他撸起袖子嘿嘿一乐:“有一件事情你也一定会感到高兴,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可是哲学界的奥运会。”   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那一年,世界上一帮哲学家聚在一起召开了首届世界哲学大会。此后,差不多每5年召开一届,到今年已召开23届。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在雅典召开,杜维明去参加了,与他一起参加会议的有3000多名哲学家。会议的一项议程是确定下一届会议的举办地,竞争非常激烈,但北京大学居然竞争成功了。   北京大学强劲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国家——巴西。对方是政府出面,联合企业界、学术界一起来申请,打出的拉票广告是:只要世界哲学大会到巴西去开,我们会组织哲学家们畅游里约热内卢。   这真是一个拙劣的策略,给大会执事局执行委员(一共30余名)杜维明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他在发言中讲到了哲学大会应该到中国召开的几个理由:一,经济发展起来的中国需要哲学为荒芜的人心找寻意义;二,当代哲学违背了希腊哲学的传统,日益成为专家之学,哲学需要进入公共领域,必须面对大问题发言,而当代中国不缺大问题;三,西方哲学从希腊开始就和宗教存在矛盾冲突,可是理智和信仰在中国文化里是融合在一起的,哲学如果不能够拥抱中国智慧,就不成其为哲学。   他说服了世界哲学大会。高兴之后,他更感到悲凉。在首届世界哲学大会召开之后113年时间里,中国告别了帝制时代,建立了第一、第二共和国,承办一个哲学大会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作为当代儒家思想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回看国内哲学界情形,他都感到害羞。 来源:腾讯文化 中国企业家杜维明、萧三匝 2013-09-03 https://cul.qq.com/a/20130903/013056.htm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文章】2013年9月3日,杜维明:我相信中国文化不会死

2013年6月24日,杜维明:中国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

6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博雅塔下一处幽静的办公地点,身为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的杜维明接受本报采访,从对青年的期望谈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国人送子女出国留学谈到不同价值的互动,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谈到中国的富强之路。当然,也少不了他对大陆新儒家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定义 “宣传”和“活动家”都是贬义词 新京报:为什么退休后会选择回到北京大学? 杜维明:2010年,我决定离开哈佛到北大建立高等人文研究院,但实际上并没有退休,仍是哈佛的研究教授及亚洲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我希望能开展文化中国的认同,文明对话的理论与实践,世界伦理以及儒学第三期发展等研究论域。我也很想为北大本科生提供“会读”《大学》和《中庸》和参加“文化中国人才班”的机会。 我虽然直接介入行政,但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和研究。我们组织的学术活动很多,如演讲、工作会、国际学术会议等。 我经过了古稀之年,有强烈的意愿要进行“笔耕”的文化事业。北京大学出版社5月出版了三本反映我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思路书,三联书店准备在7月前陆续出版八本我在1989年出版的学术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意出版一本用繁体排印的学术论集。另外,我在一本讨论“克己复礼为仁”的书中收有我回应何炳棣批评我诠释方法的长文。我目前正在撰写的是《21世纪的儒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20多年我不断地和英语世界的学术高人对话,包括了在社会理论、神学、宗教学、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造诣极高的思想家。我正在整理这些资料,准备以双语版的形式刊行。我希望高研院能在北大发展有国际视野而且有创意的人文学研究。 我并没有“宣传”儒学的意愿,更没有向北大学生弘法或传教的兴趣。这一点我的立场很坚定。记得1986年把我应聘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导师,汤一介院长在介绍词里说我在世界各地宣传儒学,不仅是位学者而且是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据说这是很高的评价,但我严正地表示,对我而言,“宣传”和“活动家”都是贬义词,我的自我定义是思想家,具体地说是扎根儒家心性之学的哲学家。我想在文化中国地区之外,在英语世界、欧洲、东亚、东南亚、印度及俄罗斯我活动的领域都是哲学界(或广义的思想界)。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3年6月24日,杜维明:中国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

2013年6月7日,杜维明:知识人曾经代表天 现在却出现认同危机

当我们谈论知识分子时,我们往往离不开谈论政治。当知识分子遇上政治,知识分子的底线和操守在哪里?这是人们一贯感兴趣的母体话题。在接受腾讯文化”问诊知识分子”系列专题采访时,中国当代著名儒学思想家杜维明先生谈到,”我们需用’知识人’来审视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和价值。”   在杜维明看来,中国古代的知识人甚至可以代表天,在历史维度中的地位曾是当家作主。然而,古代的知识人不同于当下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认知:知识分子一定要跟体制划清界线,有抗议精神,否则你就不是知识分子,杜维明称这条认识知识分子的道路在中国注定走不通。因为”知识分子”在今天虽然发展为一个阶层,真正当家作主的却是”政治”,知识分子和政治之间演化成毛和皮的关系,不存在”毛之不存,皮之焉附”的问题,当前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是为政治服务的阶层。与之相对地是,法德等国的知识分子也与政府关系密切,风骨却能够维持相对独立,甚是滑稽。 本文系腾讯文化”问诊知识分子”系列策划的访谈部分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3年6月7日,杜维明:知识人曾经代表天 现在却出现认同危机

2012年,《中国企业家》,杜维明:忧心如焚正是重建传统的契机

【摘要】 :正不同于西方基于长期战略提出的”软实力”,杜维明认为,中国的文化重建,需要立 足于当下人人心中的担忧。这是”文化自觉”,也是传统重建的契机。 2010 年在自己的哈佛大学退休报告会上,教授杜维明被学者王德威打趣地告诫:”小心被 harmonized”。打趣的典故是,杜维明退休后的计划是返回中国,在北京大学的高等人文研究 院任职,传播他所推崇的现代新儒家思想。 他称自己为“一个五四精神的继承者” ,关注传统文化如何与中国现代化接轨。1980 年 代起,杜维明便是中国文化学术圈里的红人。当时,思想解放、中西碰撞时中国社会具有时 代特征的深刻景观,杜维明携着他对儒学现代化的研究往返于中美之间,为很多人卸下思想 上的负担与误解,启发了人们对西方、儒家、传统的再思考。进入 1990 年代后,中国一头 扎入经济建设,除了商人与商业,其他人士在其它方面的诸多诉求与幻想皆主动被动破灭, 类似杜维明的人与声音,似也一度淡出中国。但,没有精神依托的人与社会,终将惶惶如丧 家之犬。20 年过去,中国社会又到了一个必须盘整文化、在精神上再度出发的时候。 今年将满 72 岁的杜维明,看上去只有五六十岁的年纪,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院长、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2年,《中国企业家》,杜维明:忧心如焚正是重建传统的契机

2012年2月24日,杜维明:儒学的机遇与挑战

主编手记 听说要采访杜维明,《侨报周刊》记者李琳主动请缨。她采访过杜维明多次,每次都有新收获。李琳介绍说,第一次去哈佛燕京学社见杜教授那天,他还为她讲《四书》。听讲的是几个哈佛学子,围坐在长桌边。那日讲的是《孟子》,杜教授安然坐着,一段一段讲解答疑。李琳在一旁听着,感觉时光仿佛倒流,而杜教授仿佛旧时的私塾先生,只缺了戒尺和长袍。那时候,谁又会想到,这位安详的老人就是名贯中西的大学者杜维明教授。杜维明1940年出生于昆明,少时随家迁至台湾,青年时代入读东海大学中文系,专攻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学。后来哈佛燕京学社提供奖学金,杜维明得以来哈佛研究哲学,师从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杨联升两位教授。作为学者,杜维明教授在美国近40年的执教生涯中开创了许多个第一。他是哈佛大学东亚系第一位华裔系主任,也是哈佛燕京学社第一任华裔社长,更是第一位荣膺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哲学组院士的中国学者。顶着如此众多的光环,杜维明教授在华语世界里已成为当世传奇,一位著作等身的名家,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儒。而杜维明教授自己在访谈中却一再表示,像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那样的老师辈学者才算得上儒学大师,而自己还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本文“启蒙与现代主义”部分参考了黄万盛著述《革命不是原罪》一书中《启蒙的反思:与杜维明的对话》章节。 受访人——杜维明 采访人——李琳协调人——黄万盛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2年2月24日,杜维明:儒学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1月15日,杜维明:中国大陆该向台湾学什么?

儒家学者杜维明说,台湾社会的软件值得中国大陆学习,例如公车、捷运上的“博爱座”,人们讲话温和,没有暴戾之气,服务业水准高,富而好礼。多元的公民社会也是民主的土壤。   台湾总统大选在即,引发中国大陆民众广泛关注。学台湾经验是一种共识,但该学什么,却众说纷纭。从北京来香港讲学的儒学思想家杜维明周前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说,中国大陆尚没有台湾那样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又称民间社会),这或许是大陆目前最需要的,公民社会要多元化,没有多元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民主。他从宗教、文化认同谈到公民社会,认 为公民社会离不开群体和批判的自我意识,当然必须落实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实习生毛莹、姚舜整理录音)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Interviews,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2年1月15日,杜维明:中国大陆该向台湾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