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2016年4月8日-《西安交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3期-杜维明:儒家的“仁”是普世价值

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经历了两千多年但还极有生命力的儒家核心价值,我感到非常高兴。尤其大家在聆听科学界最前沿思想的同时,也关注中华文明的特色以及她的未来走向,这更加难得。

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要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学做人”(Learning to Be Human),正式的中文翻译是“学以成人”。2015年,国际哲学学院年会也已经在北京召开了,主题是“人的维度”(Dimensions of Human)。我认为,哲学界重视人的课题是回应了一般所谓的“轴心时代”,也就是德国学者Karl Jaspers所说的在公元前600到1000年的那个时代。那个时候很多先知、大师、大德如孔子、释迦牟尼、摩西、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在希腊、希伯来、中国和印度都出现了。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的先哲特别是孔子,就已经在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着存活的问题,这使得我们不能不思考何为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思考何为中国人、何为日本人、何为欧洲人的问题。我今天的讲题,是希望能够走出世俗的人文主义,希望能够突破钱和权宰制一切的韦伯所谓的“铁笼”,重新建构一个“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的价值和人文是分不开的。这条路的起点,就是每一个人都不能不思考“如何做人”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不能没有“如何做人”的自觉。所谓“每一个人”是包括所有的人,这是一个普世的观点。

知网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AJD201603003.htm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Lectures & Speeches, Publications.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