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17

2017年10月25日,“儒家内在的普世价值”讲座

会议合影 讲座现场 2017年10月25日上午十点半,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103会议室,受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杜维明先生的邀请,曾子76代裔孙、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文化学者、儒家典籍英文翻译专家曾繁如博士,以“儒家内在的普世价值”为题目,用中英文双语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曾博士从翻译和诠释《论语》中七个代表性的道德理念(仁(humaneness)、义(righteousness)、礼(propriety)、智(wisdom)、信(credibility)、和(harmony)、恕(reciprocity))入手,指出这些儒家核心的道德伦理都关乎人性,并且由于人性本质和人类行为基本相似,从而推演出儒家伦理价值的普世性(universality)特征。进而,曾博士以三个《论语》中的例子来详细阐释儒家伦理的适应性(applicability)和精神(mind)。这三个例子包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德不孤,必有邻”。在分析儒家内在价值的普世性的基础上,曾博士提出通过修养上述七个核心伦理价值,能够使一个人升华(sublimate)为高尚的人(noble man),而通过升华的能力,儒学就有可能被看作是一种信仰(faith)。同时,也因为儒学关乎人性的普适特征,其可以并应该成为属于全人类的价值系统。而在儒学的传播(transmission)过程中,《论语》也需要适当筛选,以便更容易理解。 演讲之后,与会听众就儒学的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思考,以及儒学发展过程中在东亚尤其在新加坡所遇到的问题与曾博士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在讲座开场致欢迎辞,并在讲座最后献上了精到的总结。

Posted in Home, Lectures & Speeche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0月25日,“儒家内在的普世价值”讲座

2017年10月25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宗教与文明对话:池田大作与杜维明对话

导读:杜维明先生2005年到访日本,其间曾拜访池田大作先生。池田大作先生是国际创价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工作,曾获得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国际创价协会,简称SGI,是一个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地区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的组织。杜维明先生在东京其间,围绕“文明对话”的主题,同池田先生进行了深入的对谈和交流,涉及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今天的推送辑录了他们对话中关于“宗教与文明对话”内容的部分,以飨读者。 杜维明: 1989年7月至1990年9月的14个月期间,我担00任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中心的“文化交流研究所”的所长,主要任务是推进“文明之间的对话”,特别是探究“宗教之间的对话”,以此作为在世界构筑“和平文化”的出发点。在把这项研究计划概念化时,我曾同研究轴心时代文明颇有建树的主要学者和实践家们进行了商讨。于是立足于伊瓦特·卡曾斯先生进行过20多年探究的、包括各种人的宗教性的“世界精神性”这一牢固的基础之上,把“将来的方向性”作为主要关心的对象,将其选定为研究题目。 池 田:所谓“世界精神性”,是一个重要的观点。任何高级宗教,归根结底都是在谋求“人的幸福”和“世界和平”。如果站在这个共同的大地上,应该是可以共同协作以建设希望的未来的。 杜维明:我们认为,不仅要探究历史的各种宗教之间的对话,还要探究具备本土形态的精神性、一切轴心时代的宗教传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不能忽视差异及文化的多样性的重要性,采取一种超宗派的、全体性的、容纳一切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研究计划的制订,主要不是出于想要预言什么的热切希望,而是为全人类面临的严重的危机感所驱使。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PD815qD6sz6YatDsl8DG7g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0月25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宗教与文明对话:池田大作与杜维明对话

2017年10月21日,“选择理性、责任伦理和实践:孟学与中国和东亚传统”学术研讨会

会议合影 研讨会现场 2017年10月21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国孟子研究院、邹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选择理性、责任伦理和实践:孟学与中国和东亚传统”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王中江,中国孟子研究院书记赵永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培民,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李瑞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孙宝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任蜜林、匡钊,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谢晓东,以及来自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王中江教授主持,杜维明先生、赵永和书记先后致辞。杜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研究探讨孟子思想对整个儒学的发展意味深长,如何理解孟子学说中的理性、伦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对孟子学说的诠释不应仅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伦理出发,还应注意其中与正在西方兴起的关怀伦理的契合之处。杜先生说他现在较为关注孟子心性之学的主体性问题,希望能通过大丈夫精神体现出的个人内在意志自由,打通人和天、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相参之路,发展具有孟学特色的主体关怀。 赵书记简要介绍了孟子研究院在孟子思想的传承弘扬与普及应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代表主办单位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本次研讨会中,各位学者围绕孟子的工夫论与本体的关系、孟子的伦理选择论、宋明理学家及现代新儒家对孟子人性论的发展、东亚儒学对孟子人性论的诠释、孟子的人性论与西方道德哲学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发言。 讨论环节专家学者踊跃提问、畅所欲言,围绕发言内容积极探讨、交流。研讨会的举办为孟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对将孟子研究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孟学研究交流平台、世界孟学研究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Posted in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Lectures & Speeche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0月21日,“选择理性、责任伦理和实践:孟学与中国和东亚传统”学术研讨会

2017年10月13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以精神人文主义应对全球伦理困境

儒家传统是一个历史渊源流长、且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我研究儒家文化始于孟子心性之学,如何由孟子心性之学开展出精神性的人文主义,使之能应对目前人类遭遇的伦理困境?这是个集体课题。在此,想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正在进行的思考并以此抛砖引玉。 文明对话与儒家心性之学 问题的蝶变 我在高一时接触儒学并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报考东海大学,跟随牟宗三先生学习中国哲学。赴哈佛留学期间,我最想修哲学,但当时由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2000)主持的哲学系只关注五大方向:逻辑学、认识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本体论,并无我最关注的伦理学、美学与宗教哲学,所以我经常在其他院系学习神学、社会学、人类学、比较文化、世界宗教等课程。 但我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真正的文化间的交流,赴美留学,我并非完全拜师,自认为还带有使命,那就是和他们交流儒学。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很多学者愿意认真聆听我的观点。这使得我能在文明对话的基础上,重新理解、重新肯定、重新发掘儒家心性之学。 当时,美国学术界普遍的认知是:儒家学说是东亚文明的体现,面向世界只有发展的潜力。但伯克利大学列文森教授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直截了当地说,在中国,“儒家的传统已经逐渐地成为历史现象、一种博物馆化的记忆,不可能再现辉煌。”他还举例,“像梁启超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感情上还缅怀中国的过去,但在理智上已经选择了认同西方文明”。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vSAYosYiJ2BhROLXC39-iA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Publications | Comments Off on 2017年10月13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以精神人文主义应对全球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