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1883-1967),浙江会稽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同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家学深厚,是近代最早接触西方思想的学人之一。他于1901年与谢无量、马君武在上海成立“翻译会社”,出版了《二十世纪翻译世界》,1902-1904年间赴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学习语言和西方思想,在日本期间积极向《民报》投稿。然而归国后他却诀别西学,终身致力于中国传统学问,并于1939年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担任院长兼主讲,效仿宋明儒者的社会参与形式。如果说梁启超式的学人对传统抱有“温情与敬意”,马一浮则完全忠实于传统,在他而言,西学所呈现的真理是片面的,以国学形塑个体心灵和中国社会才是唯一的道路,而国学又以六经作为统摄,“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本期推送杜维明先生2013年4月23日在“马一浮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学研讨会”上所做的演讲。
杜维明:《马一浮学术的当代意义》
今天我作为言者,我不是直接谈马一浮先生的哲学,而是谈它现代的含义,具体地说,在诚信缺失、道德最低的底线已经不能维持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候,马—浮的哲学所体现的儒家人文精神,它的含义在哪里?
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心机、灵觉和神明四个角度来成就自己。今天从儒学的思路来看中国的发展,我们所借鉴的不仅仅是西方的模式,如果只是英美模式,只是经济主义,只是线性思维,这是不够的。马一浮的思想告诉我们,它不是线性思维,是复杂体系,是全面性整合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各种不同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挑战,因为它体现的价值是开放、多元的。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除了东亚文明的变化之外,我们还需要和印度、伊斯兰、俄罗斯、土耳其及非洲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可能最近我们比较关注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可是近年来中美的交流多半不是对话,因为属于贸易的对话、生态的对话、战略的对话、人民币升值的对话,都只是博弈、抗争或者施压。如何转变这种不健康、甚至极其危险的情况,是我们现在都必须关切的大问题。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HfWKHLV_neKjJLe4CJQi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