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杜维明: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节选自杜维明:《二十一世纪的儒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导读:本期推送《二十一世纪的儒学》第一章《如何认识儒学》。儒学自诞生以来,由鲁国的地方性知识成为帝制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两千多年间与多元思想、异质文明、政治威权反复碰撞磨合。时至今日,在“文明冲突”与工具理性的弊端日益凸显之下,反思古代文化传统、从人文精神中开掘出因应于当代社会建构的价值范型成为知识界的新共识。作为曾在东亚历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儒学能否参与当代社会的价值建构?儒学能否回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困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缺陷?在崇尚自由平等与个体意志的现代社会,重视群体关系塑造的儒学是否还具备参与公共讨论的能力?这正是杜维明先生致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儒学返本开新所必须回应的问题。

儒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潮流的一支,具有多层次的面向和丰富的内涵。如果要概括它的特色,那么可以说,儒学是跨时代、跨文化、多学科、分层次的,儒学是没有教条的。

  • 儒学是跨时代的

在历时的长河中,儒学的发展总是要面对具体的历史现象做出回应,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展开,这种历史性和时代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宋明儒学和儒学第三期的发展,都有对现实做出回应的一面。但是在历史的脉络中,一种思想的发展有它内部的选择,也会产生出超越特殊环境、超越历史的思路。用这样一个比喻来看,如果我们把动态的精神发展看成是一幅由高山、低谷组成的地形图的的话,我们可以从同时性的角度,看山顶和山谷之间的关系,看时代精神的最高体现和最低基础之间的关系,它们同处于一个时代,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语言,构成了一种思想的基础,比如,可以从经济状况,社会关系,自然条件等等来考察一种思想的萌生、发展和演变,这也是西方社会学和思想史研究所擅长的。但是儒学发展的长河中,更存在着高山之间的对话,跨时代的对话,比如陆象山“读孟子而自得之”,象山的心灵和孟子有默契,他对“尽心知性知天”的解释,完全能进入孟子的思想领域,这种高峰之间的对话,往往是思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地方。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QTyknMJooFfZ4RLuAd1al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icles, Books, Home, Publications.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