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哲学动态》,杜维明 安乐哲:中国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未来趋向——作为全球性论域的“精神人文主义”

《哲学动态 》2018 年 08 期

刘笑敢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准确地理解传统哲学思想, 实有利于严肃地发展现 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与趋向:内地与海外视角对照与呼应———北京师范大 学首届京师中哲名家论坛暨道家与中国思想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筹备启动仪式”的举办, 即旨 在深入探讨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 揭明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趋向。此次活动邀约了两位主 讲嘉宾:一位是杜维明教授, 他在辞去哈佛大学的工作后, 到北京大学建立了高等人文研究 院, 意在进一步推进儒学和中国哲学的研究;另一位是安乐哲教授, 他既是一位严肃的中国 哲学研究者, 也是一位中国文化的推广者;其他各位评议人亦均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有代表 性的学者。相信我们的对话与互动, 将有助于理解中国哲学的特质, 推动中国哲学的未来发 展。

杜维明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近年来,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议题, 即“精神人文主 义”。我曾于 1980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八个月, 因此很荣幸能重新回到这里阐发自己 的思考。我认为, “精神人文主义”是一个正在涌现的全球性论域———当然, 我提出的是扎 根于儒家传统的“精神人文主义”。在宏观的视野上, 这一思想关联着我们如何能够找到一条 通向永久和平的道路、如何通过文明对话达成文化谅解、如何与地球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关 系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即一种新的思想的出现, 这 就是基于儒家传统的“精神人文主义”。那么, 儒家传统是否拥有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的资源?“精神人文主义”是否能够 (抑或已经开始) 在当今中国涌现?

“精神人文主义”这个论域首先产生于对启蒙问题的反思。在人类过去的几百年中, 启蒙 运动及其构想的人类整体计划, 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大作用, 财富和权利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对 象;而在启蒙运动之前人们所珍视的那些生活中重要的东西, 则不再被关注。由此, 世俗的 人文主义事实上成为了主导世界的意识形态。所以, 我们亟需在启蒙运动之后, 对它带来的 诸多不良后果作出反思。这些不良后果包括:带有侵略性的人文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 义、过强的欲望以及占有性的个人主义, 等等。“精神人文主义”则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要求对天敬畏、对地球尊重和爱护, 进而建立一种互相信赖的社群, 并以天下太平为文明对 话的目的。总之, “精神人文主义”特别强调和解与和谐的重要性。儒家思想认为, “和”的对立 面是“同”, 而“和”的前提条件是“异”;这种认识与近五十年来兴起的女性主义、环保主义、多 元文化论等所提倡的观念有不谋而合的地方。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