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杜维明:从轴心时代看对话文明与求同存异

楼宇烈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感到非常高兴又能回到北大,和大家交流,向大 家请教,每次到北大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是我自己感觉到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所 以我希望掌握这个机会,讲的短一点,多听听大家的观点。

1985 年应北大哲学系邀请,我曾经来北大以“儒家哲学”为题上一门课,可以说是我 一生中很难忘的经历。这二十一年来,我访问北大多次,每次都感觉到非常愉快,很亲切, 有宾至如归的愉快之感。我这个讲题安排在法律人文讲座来谈“从新轴心时代看对话文明与 求同存异”(有人说不是文明对话,其实是对话文明),我思考这个问题是有一段时间的, 但是所获很浅。我想,通过和大家交流应该把这个观点提升,把我的视野拓展,所以这也是 我能够来这边和大家交流的主要理由。

在公元 2006 年 6 月,在夏威夷召开一个中西哲学家会议,我有幸主持了这个会议的一 个对谈,是由美国的哲学家罗蒂和意大利哲学家瓦迪诺他们两位的对话。这两位都是现代世 界有名的后现代主义者,并且对于所谓宏大论说,包括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一些问题,他们都 提出已经解构了,不值得有现代学术素质的学者来探讨这种大问题,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视野 更集中在确实可行的,而且是能够非常确定的一些问题。罗蒂的观点,大家都很熟悉,是比 较极端的。这个题目是叫做“哲学的未来”,就是五十年以后哲学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所谓东西哲学这个观点老早就过时了,另外也没有什么亚洲哲学,更谈 不上什么比较哲学。所以在组织会议的人看起来,他的这个观点是比较极端的。他认为这些 观念过时了。因为现代化的关系,全球化的关系,各种不同的传统,它们的门户就打开了。 以前列文森就用过一个观念叫做“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你的财富也可以是我的,我的财富 也可以是他的,我们都有共享。很多的观念,关于中国文化,东亚文明,儒家传统,基督教 传统,这些都可以分享。所以他说,可能最重要的观念,应该是一个混合,甚至更露骨一点 说,是杂交的文化,没有所谓特定的文化认同。对他的这个提法应该做一个重新的了解。不 管文明、文化、国家,这些认同纠缠不清,有各种不同的选择。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icles, Home, Lectures & Speeches, Publications.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