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精神人文主义公众号,斯文在兹:杜维明谈国学

导读:2016年5月19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正式拉开大幕。当日举行的“重建斯文:国学普及的使命与挑战”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世界哲学研究院副主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杜维明先生发表主旨演讲。本期推送为杜先生的演讲实录。

杜维明: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感觉到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参加致敬国学大典的隆重仪式。《论语》“子罕”第八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陈寅恪在“海宁王静安先生墓志铭”中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他更强调,“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当然是国学大师。我引这两句话,是想表达一点我个人的意见,也就是“后死者得与于斯文”的幸运者向国学致敬的心意。我说“个人”,而不是“私人”,是想说一点“体之于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我愿意公诸于世,因为它是可以公开的、透明的,可以质疑,可以辩论,也可以反证,而不是不愿意分享、纯属隐秘的个人的意见。

国学是我国固有的学问,是阐释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学问,是研究中华文化何以有古有今而且延续了五千年还是生生不息的学问,是探讨中国传统如何返本开新,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学问。孔子的“斯文”,应该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作为一个集大成者固然有“斯文在兹”的信心和承诺,但我想“在兹的斯文”也正展现出他亲自缔造的“以君子成人之美”为共同事业的道德社群。因此,“斯文”不仅仅是一套典章制度,也是一种由礼乐教化长期培育而形成的生活方式,一个通过每个人包括他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而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孔子既是“斯文”的继承者,也是把“斯文”具体落实在生活世界的开创者。他所建构的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次类似“公民社会”的群体。二十世纪美国一个非常杰出的社会学家希尔斯(Edward Shils)尊称孔子是现代意义下“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始祖(ancestor)”。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

腾讯 https://mp.weixin.qq.com/s/CG0wj5hjtNFUZMJ1vkXJbw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icles, Conferences & Workshops, Home, Publications. Bookmark the permalink.